第四届湾区金融科技高校研讨会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
中国网 2024-06-28 15:32:27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深圳大学以“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湾区金融科技高校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2024年6月22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深圳大学汇星楼二号报告厅举行,研讨会共持续三天。

开幕式现场

广东省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学会处处长蔡燕娟,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曾宪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胜利,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刘海山、副院长古维、葛锐,以及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许宪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兼院长顾问杨贤、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高华声等30余位国内顶尖高校的知名金融学者出席活动,开幕式由葛锐主持。

李永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及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李永华代表深圳大学向与会者表达诚挚的欢迎。他表示,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重点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金融科技产业创新的高地。在这里,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创新与合作相得益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劲动力。本次湾区论坛聚焦“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深圳大学作为国内首批金融科技学院先行先试的“双区”高校,主办湾区金融科技高校研讨会,深感责任与荣幸。李永华指出,深圳大学在金融科技、数智管理等领域重点发力,持续引进高水平人才,整合科研团队力量,紧跟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前沿科技探索,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学校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深圳大学金融科技与数智管理研究中心”,致力于整合金融科技、电子与信息工程、大数据等多个学科优质资源,建立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吸引和凝聚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力争实现金融科技与数智管理在基础理论、应用领域等方面的重大学术突破。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们能在荔园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提出新思想、新模式、新应用,一同见证“深圳大学金融科技与数智管理研究中心”的成立!

揭牌!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深圳大学金融科技与数智管理研究中心”正式落地深圳大学。吴定海、李永华、蔡燕娟、曾宪聚、刘海山、张胜利等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心以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与数智管理创新高地为目标,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和数智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捕捉金融科技与数智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探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金融与企业管理的影响,促进科技革命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和管理模式创新,助力我国相关产业更为快速、健康发展。

杨贤:金融科技和法律改革正在重塑借贷领域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兼院长顾问杨贤(曾任纽约大学亚伯拉罕·克拉斯诺夫特聘教授,纽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系荣誉联席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务),以“Technology Legal Reform and Bank Lending”为主题作第一场主题报告。

杨贤主要研究金融科技如何通过法律改革和技术进步影响银行借贷,特别是在线拍卖改革对信贷供应和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4000万个案例,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了法拍改革对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良好的法律环境,尤其是关于抵押品登记的法律,能促进银行贷款。杨贤还强调了数字化、网络化和分析如何改变世界,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降低了信息成本,改善了连接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产生了大量新的研究机会。他提醒我们,即使在科技进步的时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理解市场变化的关键。

杨贤认为,在线拍卖改革避免了法院瓶颈,提高了破产情况下抵押资产转化为债权人补偿的速度和效率。这可能提高破产后和事前有担保贷款的价值,增加借款人对有担保贷款的需求,担保贷款的供给增加会降低利率,但担保贷款的需求增加会提高利率。最终利率变化取决于供求力量的对比。线上拍卖改革对贷款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和民营企业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它尤其提高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贷款组合的夏普比率。它不仅促进了担保贷款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利率变化、违约率上升、金融包容性提高等,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类型的差异性影响。

许宪春:数据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

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许宪春,以“数据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为主题作第二场主题报告。

他提到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动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政府治理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政府统计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政策、检验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挥政府统计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对数据统计与核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许宪春指出,数据具有非竞争性、非消耗性、时效性、融合增值、价值与应用场景息息相关等特征。数据价值链的构建能够让数据最终广泛地与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从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决策。他还指出,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数据产出和数据资本形成的估价方法存在争议,数据生产活动对GDP的贡献得不到充分体现,需要深入研究。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三种主要的估价方法,但都有局限性。现阶段由于数据交易市场不完善,市场法不适合大多数数据产出和数据资本形成的估价,成本法则相对更为可行。在回答当前数据在应用和发展方面最大的瓶颈问题时,他认为数据流通不畅是最大的瓶颈。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目前都存在着数据流通不畅的问题,导致数据的开发应用受到影响,数据的潜在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和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华声:社交媒体匿名性的价值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高华声(曾经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副教授),以“The Value of Social Media Anonymity:Evidence from the Stock Market”为主题作第三场主题报告。

他探讨了社交媒体匿名性在股市背景下的价值含义,利用2015年中国全面实施社交媒体实名制这一事件,分析了实名制前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以及公司价值的变动情况。他发现,这一政策会导致公司价值的大幅下降,尤其是当投资者更多地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时。首先对股票价格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定量探索实名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其次对东方财富网的股吧帖子数据进行文本分析,观察了实名制前后帖子数量、内容质量和情感倾向的变化。通过分析师关注度、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等指标,进一步验证了实名制影响公司价值的机制。在解释有关外部环境下信息披露的程度问题时,他指出公司管理层是否愿意披露更多信息往往与这个国家对投资者保护的程度相关联。渠道测试表明,这一政策导致股票信息板上的信息传播较差,股价信息量和流动性降低,股票崩盘风险较高,公司披露率较差,以及更多的收益管理。总的来说,消除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会恶化公司的信息,从而对公司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平行论坛!3天,30余位知名学者,30场精彩学术报告!

此次研讨会共持续三天有七个分论坛,分别围绕金融科技、资产定价、可持续金融、宏观金融和中国金融市场五个议题展开。23日上午,复旦大学李隽业、香港大学黄诗杨、东南大学刘晓星分别围绕“Learning about Time-Varying Factor Risk Premia”“Sustainable Finance under Regulation”“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价值及安全边际:理论与实证”三个议题进行主题报告。24日上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多伦多大学韩冰分别围绕“做好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Forecasting Option Returns with News”两个议题进行主题报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多个视角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推动产业链升级、数字经济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湾区金融科技高校研讨会迄今已举办4届,其中第三、四届都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承办。研讨会汇集了多位在金融科技领域有着显著成就的国内学者,旨在促进我国金融科技这一跨学科领域的持续发展,同时鼓励学者们对中国金融科技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探讨,推动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金融科技体系建设。(车阳)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