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大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摇篮,更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如何让大思政课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影响其一生的重要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将从“真”的角度出发,探讨大思政课在新时代的深度共鸣与创新实践。
聚焦真实需求,构建深度共鸣的桥梁。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思政课要真正入人心,首要任务是聚焦学生的真实需求,构建与学生心灵深度共鸣的桥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成长困惑和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收集到学生关于大思政课的真实反馈和期待。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例如,我们可以将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鲜活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思政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让大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起一座深度共鸣的桥梁。
坚持真理导向,传递真实可信的声音。大思政课要真正入人心,还必须坚持真理导向,传递真实可信的声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和观点。他们渴望听到真实的声音、看到真实的世界。因此,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真理导向,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去阐述理论、讲解知识。我们要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和矛盾问题,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把握本质。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和心灵沟通。通过讲述真实感人的故事、分享深刻的人生感悟等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创新实践模式,拓宽大思政课的边界。大思政课要真正入人心,还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模式,拓宽其边界和影响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思政课堂。通过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互动等方式,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灵活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我们可以拓宽大思政课的视野和边界,推动其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
“真”入人心是大思政课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追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推动大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通过聚焦真实需求、构建深度共鸣的桥梁;坚持真理导向、传递真实可信的声音;创新实践模式、拓宽大思政课的边界等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我们可以让大思政课真正成为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江西省资溪高田人民政府:刘智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