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代建、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珠海至肇庆高铁(珠肇高铁)石苑特大桥连续梁完成合龙浇筑,珠江口西岸铁路网建设迎来关键节点。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更彰显了我国高铁建设在技术攻坚、安全管控与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综合实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石苑特大桥连续梁横跨车流量密集的S269省道,梁底距离路面仅5.8米,需克服季节性大风、高空作业与跨线交通管控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钢铁防护罩+双倍限高架”方案,通过全封闭兜底挂篮结构、底部双层钢板网与防坠板、侧模钢板全包裹等技术,构建“全方位”防护空间,将通行净高压缩至4.5米,并在道路两侧设置双限高架。这一设计既降低大风对施工的影响,又有效抵挡坠落物冲击,相当于在车流通行上筑起“立体移动安全工作室”。
在施工监测方面,项目团队引入高精度多模定位系统,构建484个监测点的实时数据网络,对合龙段梁端位移实施连续72小时监测,精准跟踪温度变形曲线。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合龙口变形量被精确控制在10毫米以内,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为后续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S269省道货车流量大,超高车辆对施工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项目团队在道路两侧距线路100米、150米处各设置一处限高架,形成“双保险”防护体系。同时,挂篮预压采用分级堆载预压方式,确保结构稳定性。这种“防护+监测+预警”的立体化管控模式,不仅保障了施工安全,更减少了交通中断风险,实现了工程建设与道路通行的动态平衡。
珠肇高铁是完善珠江口西岸铁路网布局的重点项目,其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作为深圳至南宁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串联江门站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实现轨道与航空无缝衔接。根据规划,珠海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最快35分钟可达,珠海至肇庆最快36分钟可达,沿线珠三角主要城市间将实现1小时通达。
这一“空铁联运”模式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强化珠江东西两岸与西南地区的快速联系。未来肇庆至珠海的铁路通行时间将从现有公路的2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的通勤效率也将提升3倍以上,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交通支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12312”出行交通圈建设。
珠肇高铁石苑特大桥的合龙,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象征,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其与广湛高铁部分线路的共建方案(如框架门式墩设计),体现了资源整合与集约化建设的理念,为未来高铁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多网融合”提供了范本。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珠肇高铁将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效应,推动珠江口西岸产业带与西南地区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肇庆作为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未来可通过高铁实现与珠三角枢纽机场的“零换乘”,加速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石苑特大桥的合龙,是珠肇高铁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更是我国高铁建设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的缩影。从技术攻坚到安全管控,从区域协同到战略布局,这一工程充分展现了基建“国家队”的实力与担当。未来,随着珠肇高铁全线贯通,珠江口西岸将形成“空铁联运、多网融合”的立体交通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注入强劲动能,也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写下生动注脚。(范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