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泛黄烈士证到褪色誓词岷山乡里一堂跨越时空的忠诚课
中国网 2025-07-01 14:18:21

为传承红色文化,赓续革命精神,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浔光筑梦,清禾向阳”实践队于近日赴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进当地红色文化基地,走访慰问烈士后代、老党员,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初心使命。

岷山乡是赣北革命的摇篮,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赣北特委、赣北红军游击大队的活动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赣北工委和新四军都曾在此留下战斗足迹。实践队此行,旨在通过倾听亲历者讲述,让红色记忆“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实践队首站拜访了烈士后代黄承生,在73岁的黄承生老人家中,泛黄的烈士证静静陈列在堂屋。“我爷爷是赣北游击大队的交通员,30岁那年为送情报倒在了山路上。”老人摩挲着相框里祖父的模糊影像,声音微颤,“父亲20岁替战友送信时被国民党逮捕,牺牲前还攥着没拆开的纸条。”政府为两代烈士修缮墓地并发放抚恤金,直至父亲离世。

作为乡村医生的他,如今靠农保和微薄补贴生活,屋前的几分薄田种着祖辈传下的茶树。谈及红色旅游,老人望向村口新修的火炬形路灯:“这些灯柱像极了当年游击队举的火把,要是能把旅游搞起来,年轻人就不用全往外跑了。”智能电视只会用来看新闻频道,智能手机只会用来接打电话,老式按键手机只能拨通固定几个号码,但他指着墙上的烈士勋章笑道:“只要这些故事还在讲,爷爷的路就没走完。”

后续我们来到了老党员丁干生的家,这位老人将服从刻进了余生。“1973年入伍那天,班长第一句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丁干生老人掀开军绿色马甲,露出内里洗得发白的旧衬衫,“在福建当后勤兵时,扛过枪也修过战壕,没打过仗却记得每道军令。”如今两子一女都在福建打工,孙辈只有过年才挤在自建的二层小楼里——客厅墙上,“光荣之家”的牌匾与褪色的入党誓词海报并排悬挂。

老人从抽屉翻出皱巴巴的班车票据:“去乡里卫生院要坐3块钱的车,23里路得晃悠半小时。”作为退伍老兵,他每月领280元补贴,“跟种茶的老乡差不离,就是多了本红色证书。”当被问及红色旅游带来的变化,老人望着窗外正在施工的民宿摇摇头:“学生们来调研总问收入,但我们还没摸着旅游的‘钱袋子’。”老人手机突然响起抖音神曲,他不好意思地摆手:“孙女教的,说要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远处,烈士陵园的灯光正逐一点亮,与山间茶田的暮色交融成一片沉静的红。

这些老党员、老战士、烈士后代,用一生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沉热爱,深深震撼着实践队员的心灵。书本上的历史在此刻变得鲜活而滚烫,亲历者的讲述让往昔峥嵘岁月如在眼前。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让队员们更加真切地理解了党的伟大历程与不朽功勋。(危佳瑶、李国才)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