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乡镇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肩负着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重任。新时代乡镇干部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根基层,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服务群众,在广袤乡村大地上书写属于奋斗者的时代篇章。
练就“铁脚板”,走好为民服务“长征路”。乡镇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用脚步丈量民情。要发扬“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实干作风,常态化开展“进村入户、问需于民”活动,在田间地头察实情,在农家炕头听真话。面对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更要冲锋在前,用“我在一线”的实际行动筑牢安全防线。要建立“民情日记”工作法,对群众反映的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民生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做到小事当场办、难事限期结。
当好“多面手”,锻造乡村振兴“真本领”。新时代乡镇工作面临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多重课题。要突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在招商引资中学经济,在矛盾调解中学法律,在农技推广中学科技。重点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既当得了直播带货的“新农人”,又做得好集体经济的“理财手”。要善于用“土办法+新技术”破解难题,比如运用数字平台进行网格化管理,保留“院坝会”等传统协商形式,实现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手段有机结合。
筑牢“连心桥”,绘就干群关系“同心圆”。乡镇干部要谨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通过建立“包村联户”制度,确保每户群众都有干部联系,每个村民小组都有责任区。创新“乡村夜话”“田间办公”等工作方式,用方言土语讲解政策,以将心比心化解矛盾。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让惠民政策更有温度。
“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乡镇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续奋斗。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的好事,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领路人。(江西省吉安县北源乡人民政府:吕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