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国家“双减”政策工作要求,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彭湃青禾”实践队一行走进重庆市合川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合川区团委的指导和中心的支持下,计划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和全方位托管服务,为当地80余名学生打造了“在玩中学”的成长空间,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以人为本,创新育人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实践队将青少年活动中心定位为补充义务教育的“第二课堂”,“以童为本,育见天性”,突破传统托管模式,加强校地合作,与合川区委党校、合川区团委、合川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交流,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让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充实有趣。秉持着“真正的教育,是让学习在笑声中自然生长”的信念,队员们积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知识,让每一个奇思妙想生根发芽。
特色课程,点燃求知热情
实践队构建涵盖科学探索、人文素养、绿色发展、身心健康等维度的课程体系。与Movers4Climate携手开展SDGs环保课程,同时结合团队及地域特色,开设“化学特工显影行动”“考古知识科普”“手语小课堂”“有趣的地形地貌”“学习换位思考”“数学的奥秘”“我是中国小卫士”“梁平木版年画艺术体验”等多样化课程,并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收获了学习的快乐。为确保教学质量,队员们坚持课前磨课、课中灵活调整、课后复盘总结。“为什么纸上的字迹消失了?”“数学真神奇!”“北京的山有重庆多吗?”课堂上,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提问与惊叹不断,兴趣的火花悄然绽放。
多维服务,守护身心健康
除课程教学外,实践队员们深度参与托管运营:从早晨签到、作业辅导,到午间配餐、午休看护,再到课后安全交接,全程守护学生安全。队员们每日坐班,耐心解答学习难题;与学生同餐,细心照料日常生活。家长李女士反映:“孩子每天回家都兴奋地分享新收获,没想到托管服务能这么丰富多彩!”
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彭湃青禾”实践队将持续深化课程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满足青少年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与地方活动中心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协作,凝聚青春力量,搭建青年服务社会、锻炼成长的坚实平台,努力把暑期托管服务做得更贴心、更有效,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受益。“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还得到地方各界关系和支持,大家都很有收获,都值得记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赵云慧表示。
“我们不仅是托管老师,更是成长引路人。”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成功实现了高校优质资源与地方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探索了假期课后服务的新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助力地方教育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地方青少年教育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模式。(唐琴、李峻辰、肖宜佳、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