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建了“学研践行”边疆经济文化振兴团,在指导教师、副处级辅导员赵东威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奔赴黑龙江省虎林市,正式开启了以“初心如炬照乡路,使命在肩助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赓续精神血脉:红色基因“活起来”
近日,团队探访八五○农场,通过实地调研汲取精神力量。在八五○军垦建设开发博物馆,队员们重温农场发展史,深刻领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激发了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探访“荒火燎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悟军垦人的奋斗历程。学子们在追寻红色足迹的同时,沉浸式完成“青年·土地·国家”主题微党课,让红色火种融入黑土、植入青春。
解码产业振兴:边疆经济“跑起来”
工业引擎——“一粒粮撬动全产业链”
近日,团队深入八五○工业园区与虎林市联鑫中俄农贸市场开展产业调研。在北大荒米业集团卫星制米有限公司,队员们见证了稻谷通过智能化生产线蜕变为优质大米,感受到了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深刻领会到“一粒粮撬动全产业链”的产业发展奇迹。
商贸枢纽——“数字赋能跨境”
在年交易额突破5亿元的联鑫中俄农贸市场,团队深入商户中间,通过面对面交流细致调研贸易数字化转型需求,将目光聚焦于跨境物流优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核心问题。针对商户集中反映的诉求,团队精准提出“智慧农贸升级路径”方案,涵盖搭建大数据平台、开展数字营销培训等具体举措,得到市场管理方的高度认可与重视。
智慧农业——“科技兴农实景课”
近日,团队走进虎林市庆丰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智慧农业发展与垦地融合建设展开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中,团队详细了解了农场从试点探索到体系完善的转型历程。在“虎庆荒缘”展厅,队员们深入学习了“红旗荒原党建联盟”引领下的创新模式,随后,团队探访水稻智能育秧工厂,队员们结合实操细节,就设备运维保障与成本效益优化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亲身参与科技兴农的实践过程,让青年学子更加明确要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在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中践行使命担当。
合作经营——“探寻共富新路径”
近日,团队到虎林市金健农业合作社调研规模化农业实践。就合作经营模式进行座谈,了解合作社发展历程,同时参观合作社的农机工具,从精准播种的大马力拖拉机、高效烘干降低霉变损耗的烘干塔,到把农民从‘背壶打药’中解放的农药喷洒无人机,队员们深刻理解到农业合作经营的重要意义。
党建引领治理:校地融合“实起来”
支部共建——红色资源“双向奔赴”
近日,团队前往虎林市东诚镇仁爱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共建仪式上,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东威老师介绍了支部“12543”党建模式,希望通过结对共建促进仁爱村的乡村振兴。未来双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为原则,完成挖掘红色基因、建立共建机制、促进乡村振兴三大目标。
在党史纪念广场,村副书记单增辉带领大家回顾建党历程,双方党员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广场上空,既彰显着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初心,更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愈发鲜亮。
回访新乐乡——乡村振兴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近日,团队回访虎林市新乐乡。交流会上,赵东威老师结合新乐乡的变化,鼓励师生将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积极参与乡村文化资源活化与农民增收等工作。青年党员围绕“北大荒精神的当代生长”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创新建议,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点子。
下午,团队在新乐乡党委郑璐委员带领下深入农户走访,倾听村民心声,记录民生诉求。通过现场研讨,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村民优化农产品结构、拓展电商渠道,将调研转化为助农行动,推动校地资源互补,助力乡村振兴。
支教国门小学:教育强国“亮起来”
近日,团队赴虎林市第四小学开展戍边支教活动,作为“学研践行”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的压轴篇章,支教团成员结合情景游戏与多媒体动画,为学生开设了英语、数学等课程,以通俗易懂的“小切口”阐释深刻的“大道理”,用趣味盎然的“小课堂”成功点燃学生们的“大兴趣”,在“教”与“学”的双向奔赴中,将所学专业知识成功转化为教学实践,把个人成长紧密融入时代发展的宏大命题,进一步坚定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使命担当。
五天的边疆之行,从八五〇军垦博物馆里触摸北大荒精神的温度,到庆丰农场感受科技的力量,再到金健合作社的稻浪中读懂“自力更生”的分量;从与基层党支部的结对共建中,搭建起校地联动的坚实桥梁,深化对基层治理的理解;从工业园、农贸市场的调研里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在乡村田野间用脚步丈量治理脉络、用真心倾听农户心声;支教课堂上点亮的童真目光,红色遗址前铿锵的入党誓词,共同勾勒出青春与土地共振的生动图景。(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