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万安县窑头镇:“入户听诉+办成实事”解决三笔“陈年旧账”
中国网 2025-10-28 15:27:54

“要不是你们干部们一趟趟地跑,这笔拖了6年的补偿款,我们真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近日,连源村老连源组55岁的老郭对前来“入户听诉”回访的干部激动地说道。

老郭的补偿款拖了6年被追回,只是窑头镇今年“入户听诉+办成实事”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窑头镇镇村两级干部逐村逐户开展“入户听诉”,并全力解决和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特别对群众信访量多和12345热线反映频率高的诉求,建立“诉求研判、干部领办、纪委督办”闭环机制。其中在数据比对中,发现高铁沿线历史遗留问题反映强烈,其中“陈年旧账”占了一大半,窑头镇立即着手入户走访、分析研判、干部领办,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三笔“陈年旧账”。

一笔“补偿款”,多年“心病”终得解

连源村新连源组35户村民,在2019年为配合高铁沿线环境整治、打造“吉安最美风光带”的工作,拆了矮旧附房和集体仓库,经第三方评估,拆迁补偿费用共计近9万元。但因“政策矛盾”,连源村新连源组环境整治被认定为属于高铁外部环境整治行动,不能纳入高铁拆迁范围,导致补偿款迟迟未能落实。近六年来,新连源组群众多次反映相关问题,但都因干部调动、材料不齐而难以推动,老郭萌发组织群众集体上访想法。

驻村领导通过在今年5月上旬“入户听诉”走访新涟源组,掌握这一复杂情况后,主动扛起责任,迎难而上,积极对接县发改委、县铁办等部门。同时,主动上门与当事人耐心解释,并组织干部收集详实的证明材料。经过持续数月的努力,最终成功争取到9万元专项资金,圆满解决了这笔“迟到”的补偿款问题,不仅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更获取了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一笔“工程款”,六年“尾款”一朝清

在2018年,昌赣高铁移民安置工作紧锣密鼓,当时,为了确保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窑头镇迅速协调供电部门,为罗家、同福、连源三个安置点架设线路。然而,因镇级专项资金已使用完毕,一笔2万元的工程款就此悬置,成了施工方心中的“疙瘩”。

今年6月中旬,镇分管领导“入户听诉”时听到群众“吐槽”道:“钱不多,但年年要账都没结果,也不抱什么希望了。”面对群众的抱怨,镇分管领导第二天就安排人员与施工方沟通解释,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争取资金支持。通过前后6轮协调,最终在今年9月中旬,妥善解决了这一拖欠多年的2万元工程款问题。群众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施工方也送来感谢信,称赞政府言而有信。这笔迟来的尾款不仅化解了多年的隔阂,更架起了政企之间的信任桥梁。

一笔“维修款”,昔日“水漫”变通途

“以前下雨出门像过河,什么马路,明明就是‘水路’!”窑头镇流芳村白凤园群众记忆犹新。2019年,流芳村白凤园村组因高铁建设修建的排水沟存在质量问题,300多米的排水沟,多处因下暴雨被冲毁倒塌,加上村道下的过水涵管偏小,导致每逢雨季,雨水来不及排出,农田被淹没,山水漫过路面,严重影响周围36户群众正常出行,附近150余亩农田也受到影响,产量大打折扣,群众反映强烈。

面对这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窑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这一问题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清单,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通过争取资金及整合各方资源,最终在今年8月底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将对白凤园倒塌的水渠进行修复,对沟渠清淤并重新硬化底部,同时新建5座机耕桥,以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

一笔笔“旧账”清零,一件件“心事”落地。窑头镇将持续推动“入户听诉+办成实事”活动走深走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账销号,不留尾巴,让更多群众像老郭一样,笑着走出“陈年旧账”的阴影,享受到“为民办实事”的阳光。(窑头镇人民政府:李文祥)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