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今天,惠民公益学院的少年们走进“丁莲芳”,打卡“小小非遗人”,了解家乡文化和非遗文化。
湖城许多人心里,丁莲芳千张包子可谓是“家乡的味道”,因为它是有着130多年历史,不少人都是吃着这碗丝粉汤长大的。而千张包子的制作技艺也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
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磨黄豆为之……其属有豆腐衣、有千张。”将绿豆“磨而为面,澄滤取粉,可以作饵顿糕、烫皮、搓索,为食中要物”,其中的“搓索”指的就是丝粉。而用千张为皮做成包子,在肉馅中加入开洋、上等干贝,再佐以绿豆丝粉成为美味佳肴。今天,我们走进了丁莲芳,和非遗传承人一起学习制作千张包子。
据悉,诞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创始人丁莲芳原是湖城中一个以挑葱卖菜为生的小商贩。他详细、严谨地考察了点心市场后,别出心裁地将丝粉汤配上千张包子沿街叫卖。千张包子有别于饺子、圆子,以湖州有名的黄豆制品千张做皮。豆香清冽、薄而韧的千张将肉馅包裹得密密层层。配料新、口感好,独具一格的丁莲芳千张包子每天挑出去都能被卖完。此后,具有“肉嫩不腻、汁鲜味美、色白汤青”等显著特征的丁莲芳千张包子丝粉汤逐步成为城中一道别具特色、味美鲜香的风味小吃。
看小朋友们一个个包的多起劲呀~~吃得那也叫一个香哩~~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习俗,而“湖州粽”更是声名远播。唐鲁孙先生还在《饮馔杂谈中国吃》中写道,“湖州粽子对粽叶的选择也特别精细。尤其包甜粽所用的粽叶,最好采用带有青色的新竹叶,吃的时候有另一种清远的幽香。”
一张张精选箬叶,修长而宽大,在孩子们的手里翻来翻去,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五绑绳,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更多认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就是文化的传承,无论是一种技艺,还是一种音乐或者美术形式的遗产,都代表了一种文化,包含着传承。这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近距离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家乡文化,成为传承者和传播者。(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