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创新乡村治理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近年来,孙家湾镇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和乡村治理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政治、综治、法治、德治、自治“五治”作用,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创新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以孙家湾镇孙家湾村为例,孙家湾村位于醴陵城区南面,面积7.76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912户,3912人,常住人口4926人,全村共有党员 163人,村党委下设 10个支部,其中3个村党支部、7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有 23家民营企业和 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规模企业6家,形成了以陶瓷制造、商品包装、建筑防水、耐火材料为支柱的四大产业。孙家湾村作为孙家湾镇新乡村治理工作试点村,其以明显的人文、环境、经济等优势,通过镇党委班子领导、村“两委”班子主导、驻村工作队督导、村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
以“政治”强引领。坚持政治引领是我们党领导社会治理工作的宝贵经验,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孙家湾镇高度重视政治引领在社会治理中的决定性、根本性作用,切实把政治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认真落实乡镇抓乡村治理工作责任。在人、财、物投入方面为孙家湾村新乡村治理工作提供保障,引导村“两委”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面结合的组织体系,通过党组织“一子落”,实现基层治理“满盘活”,建立乡镇班子成员联村、党员干部联组的包村联组工作机制,压实镇村两个层级基层治理责任,指导村级解决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二是着力提升党员政治素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制定年度党员夜校计划,推行“微党课”“微竞赛”,探索“线上+线下、室内+室外、领学+讨论、辅导+讲评、培训+实践”等多种学习模式,将党员夜校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打造党性教育的活动基地,建设党建展览馆,记录村发展历程。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班子凝聚力。
以“综治”强基础。一是配齐配强综合治理队伍。由驻村辅警、村民小组长、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青年党员组成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白天和夜晚不定期到公共场所、重点区域开展巡查,重点巡查赌博、吸毒、偷盗、聚众闹事等社会治安案件,检查麻将馆、宗教寺庙、KTV等人员聚集场所,把紧防控关。同时发挥村级网格员作用,更广泛更深入更细致地发现纠纷、解决纠纷,有效抵制黑恶势力,确保了一方平安,村民安居乐业。二是开展综合治理志愿服务。以网格化巡防为依托,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常态化开展平安夜巡活动,成立平安夜巡队,由镇、村、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成,按照各组辖区划分区域,分组开展“平安夜巡”志愿服务,全力建设平安孙家湾、法治孙家湾。三是矛盾调处机制健全。规范村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了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室“三室”建设,推行每日值班制,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好便民服务、纠解化解、治安防控等工作。
以“法治”强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精神审视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一是设立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基本服务,指导村民依法维权,合情合理表达诉求。二是持续推进学法普法用法活动。通过村村响、宣传车向村民普及法律,到企业、学校、集镇、村民家中进行普法,提升法律意识。开办法制讲座,组织党员群众进行法律学习,做到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在公共场所悬挂法律横幅、设立法律标语,提升整村学法氛围,有效的减少了村民和企业的违法行为,树立村民法治观念。三是发挥“领头雁”作用推动全民守法。村“两委”带头学法用法,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进行法律学习,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引导全体村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以“德治”强教化。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让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一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孙家湾村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召开道德评议会,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平安家庭”等评比活动,提升全村村民崇德向善的道德思想意识。二是强化村居文明督查。加强红白喜事审批和酒宴操办巡查,常态化入户宣传,文明劝导,制止大操大办,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进行最美庭院、清洁户、欠清洁户的评比、挂牌及奖励,并将检查评比结果在幸福微信群公布,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推进全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有力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顺利进行,保持良好村容村貌。三是开展文明新风建设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或重要工作,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倡导争做新时代文明村民,建设“乡村乐园”、“多功能文体广场”、“屋场三小”、“美醴乡村幸福屋场”等项目,邀请专家撰写孙家湾村之歌“最恋是家园”,举办村文体节,形式多样的文明新风活动,让大家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有效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获醴陵市首批健康村。
以“自治”强活力。孙家湾村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制定“四议两公开”、“民议民决民评”等制度以及红白理事会章程,用制度管人管事管工作。一是设立“百姓”议事堂。对于村民有声音、有议论,想参与村上事务,发挥自身力量,提出宝贵意见,孙家湾村设立了一间能容纳几十人的村民议事堂,供村民前来集中议事,有效提高村民参与讨论本村事务的积极性,激发了全村村民的活力,让村“两委”班子能听到更多村民的声音。定期召集村民议事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或党员、群众到“议事堂”提事、议事、监事,大事小事都由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村上的一切开支都由集体审批、公示,重大事项全部走“四议两公开”程序。充分发挥了议事堂议事筛选、讨论、提交、表决、监督的作用,有了“百姓议事堂”干群距离拉近了,村内设施和环境改善了,矛盾纠纷减少了,村民幸福指数提升了。二是规范自治议事流程。制定各类自治组织议事流程并进行张榜公布,引导村民群众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化被动为主动,每月在幸福微信群发布村财务收支情况。三是编写村规民约。印制千余块村规民约告示牌,贴至每家每户墙壁和公共休闲娱乐场所,让家家户户知晓并认同村规民约。通过健全的自治制度和丰富的自治组织,极大的提升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保障了村民自治合规合法。四是编写屋场公约。为幸福屋场每家每户印制屋场公约,并张贴到户,提高屋场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保障屋场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