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江市财政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九江市政府采购指标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考评位列全省第一,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省评位列全省第二。2023年以来,我市10余项改革举措为全省首创,相关做法在《中国财经报》《江西改革》《江西营商》刊载15次。其中,在九江市发改委的大力配合下,九江市财政局在全省首创“信易+政府采购”,让信用越好的供应商,政府采购越容易,被国家发改委评选为全国“信易+”典型案例,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一、以深化改革为主线,探索建立体制机制“九江模式”
一是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近两年先后赴武汉、南京等标杆城市考察学习,开展10余次专项调研。二是构建政策体系“框架图”。建立“1+4+N”政策体系,“1”是制定营商环境攻坚方案这一统领性文件;“4”是针对采购人、供应商、代理机构、专家4类当事人制定分类信用监管细则;“N”是N项具体细则。三是激活深化改革“新动力”。连续3年出台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清单,1.0打基础、2.0促优化、3.0塑品牌,共实施36项改革举措。
二、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倾力打造数字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九江样板”
一是从线下“面对面”到线上“键对键”。率先开发建设“掌上交易”系统,实现政府采购100%全流程电子化,为交易主体打造移动实时交易平台,为企业节省差旅等费用超过6千万元。二是从传统式“无痕”到智能化“有痕”。率先开发政府采购交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用等数据智能存档,入选全省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三是从信息“孤立化”到信息“共享化”。率先实现政府采购平台与税务、市场监管、社保、信用中国等数据互联互通,为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提供数据支持。
三、以政策激励为导向,创新推出“信易+政府采购”“九江方案”
一是树立守信“风向标”。明确“信易+政府采购”的2大类适用情形和3大类不适用情形,将“信用中国”等渠道的信用记录作为供应商信用认定重要依据。二是打出政策“组合拳”。在政策上做“加法”。在全省首推零成本投标,对守信企业累计免交政府采购保证金超 6.5亿元。开展线上“政采贷”,累计帮助100多家守信企业融资1.7亿元。在问题上做“减法”。今年以来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共上门服务企业160家,解决诉求问题50个。三是跑出流程“加速度”。压缩合同签订、公示时间,前三季度全市合同签订平均用时12.16天,合同公示平均用时0.4天。
四、以有力监管为保障,不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九江温度”
一是使出日常监管“连环招”。出台“采购人主体责任24条”和负面清单2.0版本,明确6大类56项禁止事项;推出政府采购投诉举报值班律师服务,保障守信供应商合法权益。二是开启信用监管“新模式”。全面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信用承诺制,以一纸承诺函替代6方面证明材料;创新开展线上四方信用评价,细化153个评价指标,评价内容为政府采购失信行为,自9月底上线以来评价超过1200人次。三是弹好行业监管“协奏曲”。联合多部门开展政策清理、“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持续释放“1+1>2”监管效能。
九江市财政局通过创新“信易+政府采购”,营造了诚信“好氛围”,优化了营商“软环境”,激活了全市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下一步,九江市财政局将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准和要求,创新举措、集成政策,为江西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贡献更多九江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