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武安市大力实施“健康武安,体育强市”战略,持续完善健身场地设施,高质量组织群众赛事活动,逐步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日臻完善,形成了武安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
加大重点场馆建设力度。按照省运会承接高水平赛事活动标准,投入资金200万元对文体中心比赛场馆进行设施改造提升;投资7000万元新建体校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争取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改建白鹤体育公园,建成一体化多功能体育主题公园。
织密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网络。严格落实新建小区健身设施配建标准,推进场地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进行;在城区公园绿地、道路旁边空闲余地、文化活动场所等增加体育元素,方便群众就近健身;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经济条件好的乡村建设职工健身房、农民体育馆,目前在企业有华丰、普阳、金鼎等职工体育健身中心,在农村有白沙人民体育馆、磁山、午汲都有高档次的体育场馆。
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连续3年投资800余万元为240个行政村新配备健身路径,为53个村配备了乒乓球台和篮球架,为38个新建广场配备了健身路径和运动设施,更换维修健身器材2502件。
拓展户外健身场地设施。充分利用武安地域特点,顺应群众旅游休闲消费体验新需求,在九龙山、洺湖、京娘湖、七步沟、武当山、朝阳沟、田鑫小镇等建设了冰雪、山地户外、登山、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徒步越野等户外运动设施,拓展了全民健身新空间。
所有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群众开放。室内场馆实行适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35小时以上,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30以上,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截止到2023年12月,累计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为22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面积2.8平方米,在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的基础上,市、乡、村三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更加科学、设施齐全、服务更加贴心,实现从“有”向“优”转变。
培育打造品牌赛事活动
提升承接大型体育赛事能力。武安作为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分赛区之一,承担了省运会6项赛事(青少年组乒乓球、女子柔道、男子柔道,群众组健身气功、体育舞蹈、乒乓球)的服务保障工作。
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大会。2023年2月至6月,分批次、分时段举办有群众基础、形式新颖的22个体育项目比赛和县级海选,选拔一批优秀选手参加更高级别的全民健身大赛,以此来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民共享,累计组织78场比赛,参加比赛活动人数1500多名,带动体育社区群众参加锻炼10万人。
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加健身活动。连续11年举办全民健身日、奥林匹克日等主题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纪念建党100周年“一轮三球”系列比赛,成功举办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社区运动会,组织“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比赛、乒乓球、太极拳健身气功、越野比赛、冰雪轮滑等赛事119场。积极开展广播体操和工间操推广普及。2022年,在国家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的乡镇打卡AI广播体操比赛中,全国社区前10名中我市占9名,《中国体育报》、《河北日报》进行经验报道。
开展全民健身最美评选活动。市文化体育中心体育场荣获河北省“最美活力体育场地”,市马拉松协会荣获河北省“最美社会体育组织”,市老年协会的徐科慧荣获“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马拉松协会的王二的荣获“最美健身达人”。
激发新时代农民健身热情。淑村镇白沙村连续举办3届白沙村农民运动会,央视频以“发展农村体育赋能乡村振兴”进行了专题报道,2023年5月,举行“为蓝而赞”河北白沙杯全国中老年篮球巡回赛。8月,淑村镇在白沙村体育馆举行了为期半个月的2023年“砥砺奋进正当时——村BA”篮球比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新时代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王永平 杨伟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