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乡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神经末梢”,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更事关我国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近期,吉安市吉州区永叔街道华平社区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联三共服务模式,通过优化组织联建、推进议商联合、坚持督管联抓,激发社区多元共治活力。
强化党的领导,构建协同治理体系
华平社区充分认识到党建在小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小区治理紧密结合,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对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政治指导和业务监督,确保三方在治理过程中方向一致、步调协同。
小区庐陵仁家在建设便道之初,由于业主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便道修建方案迟迟未敲定。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小区内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邀请了白塘村委会代表、业主代表、开发商代表四方共同参与线下民主投票,合力共治。基层党组织在庐陵人家小区修便道一事上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居民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更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基层治理能力。
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协同机制
在三方协同治理过程中,华平社区注重明确各方的职责分工,确保各方在治理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区作为主导者,负责总体规划和协调;业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负责代表居民利益、监督物业服务;物业公司则负责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物业服务。
辖区风华嘉苑小区四栋的一台电梯无法正常运行,给四栋的居民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社区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深入四栋,实地了解电梯故障的具体情况,并耐心倾听居民们的诉求与心声。而后华平社区召开社区联席会议,邀请了风华嘉苑小区的业委会成员以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同参与,业委会成员作为居民利益的代表,积极反映居民们的诉求,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物业公司则利用其专业优势,对电梯维修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承诺将全力以赴配合社区和业委会的工作,确保电梯能够尽快恢复运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讨论与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物业公司负责联系专业的电梯维修团队进行紧急抢修,同时业委会将协助做好居民的解释与安抚工作,确保维修过程中的秩序与安全。此外,针对维修费用的分摊问题,各方也达成了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认可与支持。这种明确的职责分工和高效的协同机制,为小区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注重居民参与,实现共治共享
华平社区深知居民是小区治理的主体,因此非常注重居民的参与和意见表达。社区通过建立居民议事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居民活动等方式,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小区竹笋巷78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后期,小区空间极为有限,没有足够的地点来建设居民们急需的车棚。这一困境直接导致了居民们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面对这一挑战,华平社区工作人员身着红马甲,挨家挨户地上门走访,与居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耐心倾听居民们对于车棚建设的迫切需求,还细心记录下他们对于小区改造的其他意见和建议。经过多轮讨论和反复论证,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最终确定了砍树建车棚的方案。这个方案既考虑到了小区空间的限制,又兼顾了居民们的停车需求,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小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和单元长全程参与了施工过程的监督工作,从砍树的规划到车棚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在砍树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们特别注重保护小区内的其他绿化植被,确保在腾出车棚建设空间的同时,不破坏小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居民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顾虑,争取到了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在砍完树后,物业负责清理现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车棚建设工程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居民的监督下有序进行。最终,车棚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居民们纷纷表示满意和感激。他们称赞社区工作人员是真正的“贴心人”,用实际行动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难题。同时,社区还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小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这种注重居民参与的治理模式,不仅增强了居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还提升了小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华平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明确职责分工、注重居民参与等措施,成功构建了社区、业委会与物业三方协同治理的模式。三方协同治理模式下,华平社区不仅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居民的难题,如停车难、环境脏乱差等,还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永叔街道华平社区: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