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浙江省浦江县各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构建高质量、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各学校课后服务开设了体育、科技、人文、艺术等20多种特色课程,涵盖了德育类课、益智类、体育类、美育类、科学教育类、劳动教育类等课程或活动项目,不断创新课后服务模式,用心做实课后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家长排忧解难。
周中任何一天的下午15:30,走进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校园里都热闹非凡,学生们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有该校“第二社团”之称的课后服务活动,采用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走班选课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趣味拓展、非遗等6大类30余个课后服务项目,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我喜欢美术,参加了美术课后服务,学会了很多画画技巧,老师还会经常夸我,有老师的陪伴,我越来越自信了,画画越来越好了。”郑家坞中小203班葛奕彤高兴地说。
浦江县黄宅二小针对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及留守儿童较多的校情,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学校的各项特色服务活动,对家庭确实贫困的儿童适当减免课后服务费,多沟通、多陪伴、多帮助,弥补儿童的亲情缺失,让孩子们在学校时刻感受到爱的存在。学校针对性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成长”课程,包括作业辅导、阅读时刻、小鬼当家、实践活动等,搭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让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受益。
“课后服务解决了我们老年人辅导孩子学习的一大难题,现在孩子放学以前作业就已经完成了,孩子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和运动,比以前开心了,我们也更省心了。孩子还越来越主动地帮我们干家务哩!”留守儿童晓琪(化名)的爷爷说。
放学铃声响起,浦江县园区小学的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近1000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拿着各种体育器材奔向不同的运动场所。在学校的室内篮球馆,学生们活力无限,灵活的运球、传球,随时准备投篮。老师在旁指导着学生们的动作和战术,每当有人投中一球,都会引起一阵欢呼和掌声。
由于是新学校,设备、场地等资源充足,体育类社团很快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金牌’课程。事实上,“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仅是体育类社团,园区小学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以丰富的课程架构,实现了“一校多品”的课后服务体系。目前,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编程、剪纸艺术、象棋、趣味小实验等42个社团参加,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多元发展水平,助力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
丰富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课后服务的开展,让在家监管孩子的爷爷奶奶省心,让在外打工拼搏的爸爸妈妈安心,让每天认真学习的孩子们开心。我们将会在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继续下功夫,使课后服务有鲜度、有温度,用心守望、用爱呵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郑家坞中小党支部书记祝建伟称。(张巧幸、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