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江西德安:非遗引领新风尚 文旅书写新华章

发布时间:2024-11-20 15:39:33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万谦、 查威 责任编辑:

义门村位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东部,在唐宋时期曾是义门陈氏家族聚居地,15代人332年3900余人聚族而居,流传至今的家训传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义门村依托义门陈家训非遗文化,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深、乡风文明的特色道路。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江西省“书香村镇”、国家森林乡村、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奖项。

立足非遗,擦亮文化旅游新名片

在刚过去的“十一”长假,义门陈迎来了近一万名游客,他们在非遗展览馆内感受义门陈历史,了解义门陈家训传统,在分庄广场欣赏舞蹈,记录美丽瞬间。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深刻领略到了义门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乡村文旅的独特魅力。

随着文旅火热升温,义门陈非遗文化讲解员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这支拥有主力讲解员8人,后备二十余人的庞大队伍,在宣扬好家风家训,传播文明新风上持续发力,把宣讲场景从非遗展览馆延伸到企业、校园和村组,让义门陈非遗文化进入千家万户,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超越非遗,书写移风易俗新篇章

“男女婚嫁之礼聘,凡仪用钗子一对,绯绿彩二段……”这段文字记载于义门陈氏族谱中,是江州义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中第二十条,对婚嫁聘礼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规定。在“天价彩礼”成为争议热点的今天,这份一千多年前“移风易俗”的家法规定显得相当超前。2024年5月,德安县委宣传部在义门陈举办第三届集体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们参观了义门陈非遗展览馆,重温了这段家法。

近年来,通过传播诵读义门陈氏家训传统,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大讲堂等方式,义门村村民进一步提高了对移风易俗的认识,严格遵守,自我约束,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倡导低彩礼、零彩礼,成为远近闻名的移风易俗示范村。  

延伸非遗,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在义门陈景区超市,浔云香茶叶受到大量游客青睐。这款传承了七百余年的茶叶,借着义门陈旅游开发的东风,重新焕发生机。

现年四十九岁的聂德永是云香茶叶第二十七代传人。在2001年结束军旅生涯后,他曾在德安县人武部默默耕耘了六个春秋。然而,那份深埋心底的制茶情怀始终挥之不去,最终驱使他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重返茶山,创立浔云香茶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与茶为伍、与香为伴的人生新篇章。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茶园规模已扩大至1500余亩,每年日产加工鲜叶1000公斤以上,年产干茶2200斤,总产值约为100万元,带动40余人就业。

在位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义居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菇房内,上万根菌棒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负责人李志鑫介绍道:“这个生产线有四组包装机,如果同时开启,每月可生产菌棒70万棒搅拌发酵制包,再采用磁悬浮制冷设备进行冷却加工。每天能生产1600斤,远销周边各大城市,不断壮大当地村集体经济。”

宣扬非遗,推动精神文明新发展

义门村立足宣扬非遗传统,以家风家训文化为抓手,深入挖掘身边好人及典型榜样,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家庭积极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向深入,在乡村内掀起倡导真善美的热潮,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带动大家。

在2023年的“文明中国”采访报道了义门村的学生诵读家风家训,传承好家风活动。好家风家庭徐水珍家庭,从小让孩子背诵“敦教悌以重人伦”的《家训十六条》,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子们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受到邻里亲戚的交口称赞,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好家风的传承和淳朴民风的滋养。夏滴妹荣获德安县首届“最美婆婆”称号,在村里积极宣传自己的孝老爱亲的事迹,以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共同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万谦、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