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非遗+普法” 走“新”更走“心”

发布时间:2024-11-20 15:59:54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八五”普法以来,近期,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大力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将法治元素融入万里竹灯、竹编盆、陶瓷盆、木刻画、剪纸画等吉水本土非遗,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技艺特长,积极创作和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非遗+普法”的宣传方式不仅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创作和推广,更增加了普法宣传的创新性、趣味性,使法治精神润物无声地走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将无形之“法”化为有形,让大家感受到非遗魅力的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将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万里竹灯

万里竹灯是一种用竹丝制灯罩,LED灯作光源的,集中式古典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照明用具。主要用作庭院、室内装饰。产品生产于杨万里故里——吉水湴塘,工艺流传于南宋。相传,此灯由杨万里从临安携带回湴塘的竹蜡灯传播开来,繁盛于永乐年间,当时每年都生产出大批竹灯以供京城的灯市。吉水传承人杨细桃在保留传统“弯、扎、磨、穿、插”等制灯手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制灯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匀、齐、挺、正、紧、鲜”六大工艺特征。细观其灯,制作工序细腻,精度要求严格。当万里竹灯与法治明灯结合,营造了一种曲线优美、透光柔和、温馨淡雅之美,令疲劳之人心绪舒缓平和。

竹编箕

竹编箕日用品因材料易得且实用性强,在吉水民间流传广泛。吉水竹编传承人李升华的竹编工艺,大体可分为采竹、开片、分篾、染色、编织、打磨等环节。根据不同的作品需求和设计风格,竹编手艺人运用挑、压、破、拼等编织技巧,将篾条按照一定规律交叉、穿插、缠绕,形成各种形状。如果说编织是核心环节,那对竹编制品进行修整打磨是必要的环节。手艺人用砂纸或刀具轻轻打磨作品表面,最后一件件光滑、圆润的竹编制品才得以完美呈现。吉水县抓住竹编千姿百态的特点,创作出融入法治元素的竹编作品。该作品将竹丝交织成“有法帮你”“法律明白人”等图文字样,将法治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将无形之“法”化为有形,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木刻画

吉水木刻画制作技艺是吉安市区域内独特的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吉水木刻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而闻名,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选材、设计和雕刻手法上。吉水木刻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涵盖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多个领域。本次作品主要是以吉水特色建筑“状元阁”为题材,通过木雕师的巧手,呈现出生动的形象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设计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构图的和谐,力求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同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更加深入人心。

陶瓷盘

陶瓷盘是陶瓷制作工艺非遗。吉水罗庆生是陶瓷制作工艺非遗传承者,在他的手中,一车车白泥运到工艺陶瓷厂,经渗水、调配、打浆变成一池泥浆后,再进行灌丕、上粙、烧制等工序,一个个陶瓷工艺品就这样诞生。罗庆生陶瓷制作技艺传承自明末吉水古临江民窑工艺,传承至今已有五代。常采用贴、刻、雕、绘、喷等技法。其器形有碗、盏、盘、碟、壶等,色彩上分有黑釉瓷、青白釉瓷、绿釉瓷、豆青釉瓷、青灰釉瓷等,种类上分陶雕、瓷刻,手法上分圆雕、浮雕等。本次作品属于青白釉瓷盘,瓷盘底部印有“吉水”logo、“吉”及“法治吉水”字样,将无形之“法”化为有形,让大家感受到非遗魅力的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将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体现吉水地方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法治元素,实现非遗与普法相统一。

剪纸画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源于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至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明清时达到鼎盛。剪纸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张,再构思图案,然后运用剪、刻、镂、剔等技法,将设计好的图案剪刻在纸上。剪纸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装饰性和象征性,剪纸作品线条流畅、对称均衡,色彩鲜艳,极具视觉冲击力。本次作品就是通过将人物与法治标语组合,剪刻出能体现法治宣传生动形象的图案,让法治宣传寓动于静,达到“沉浸式”普法效果。

吉水县将这些非遗技艺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它们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活在当下的文化瑰宝。当法治遇上非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更是普法宣传的创新实践。吉水县将继续挖掘非遗、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深度融合,创作更多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吉安市吉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