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智汇潇湘 产才融合”:2025年北京高校博硕团赴江华湘江乡桐冲口、水口新镇行

发布时间:2025-01-17 17:30:56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欣愉、林康华 责任编辑:

为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从北京学子的视角审视家乡旅游业、制造业及种植业的发展状况,同时致力于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深入了解特色农产品及家乡企业的经营模式。1月15日,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叶锐洋、硕士林康华等组成的北京高校驻江华博硕团,抵达江华县湘江乡桐冲口及水口新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脱贫历程以及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

上午9时30分,博硕团成功抵达桐冲口瑶寨,通过湘江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罗艳琴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瑶寨的古老传说以及脱贫历程。罗艳琴同志强调,桐冲口的脱贫与党的帮助密不可分,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桐冲口村于2015年迎来了湖南广电的驻村帮扶,三年间投入资金3700余万元,建设了夷勉堂、风雨长廊等设施,实现了村容村貌的显著变化,并于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

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博硕团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多项发展建议,例如发展瑶家特色全猪宴、钓鱼等农家乐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博主进行打卡营销,打造千年瑶寨的品牌形象;同时建议发展交通、完善旅馆等基础设施,将分散的小景点整合成特色旅游区。此外,博硕团还提出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外输,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家乡,学子与家乡共同“走出去”,不让家乡“留守”深山。

下午2时40分,博硕团抵达水口新镇,水口镇党委组织委员陈龙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水口老县城的基本情况、县城搬迁过程以及目前水口镇的发展现状。水口新镇作为新型城镇化镇、全域旅游重镇和党建服务强镇,拥有约1.5万的迁入移民和众多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化率超过70%,致力于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小镇。陈部长还强调了水口新镇在生态、旅游和党建工作方面的成就,以及“五五工作法”在推进网格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中的应用。

通过陈龙同志的介绍,博硕团深刻感受到水口新镇在搬迁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成就,并对新镇党员们迎难而上、以人为本的精神表示敬佩。当地工作人员还展示了党在过年期间走访居民时准备的慰问品,以及一条由一位老奶奶为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亲手织成的锦旗。

随后,博硕团参观了水口镇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及特色工坊。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江华县第一个村级电影院的运营情况,该影院主要面向镇上的居民和学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当地的工作人员还带领博硕团参观了水口新镇的特色发展模式,如将居民闲置房屋区域改造为小型生产车间,包括耳机制造、塑料小包制造和电机生产等。博硕团根据所见所闻总结出这些工厂的运作模式主要在于利用水口新镇的闲置劳动力和住房空间,进行简单的流水线式生产和加工。这种特色生产模式不仅纠正了“无地生产作物就不能发展”的错误观念,也为其他乡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约下午5时,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副院长唐培林、永州市驻京处办公室主任胡万开、北京永州企业商会秘书长唐茂国以及博硕团的全体同学与水口新镇领导人围绕新镇搬迁前后情况、发展任务、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成果与发展建议开展了座谈会。组织委员陈龙同志首先做了关于水口新镇发展情况的总结汇报。胡万开主任对水口的发展表达了个人感想,对各县对此次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博硕调研团的学子寄予厚望。唐院长建议北京高校的学生能走出北京,入湘进行调研,同时对在湘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进入北京高校学习。

北京高校驻江华博硕团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的重要指示,生动诠释了青年学子对党中央决策的热烈响应。他们深入江华县乡村一线,探寻旅游业与制造业、种植业等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传承家乡优秀文化,发掘特色农产品,学习特色家乡企业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贡献了智慧力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使命情怀。(刘欣愉、林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