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烟洲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动党的组织建在基层,产业振兴富在基层,治理力量聚在基层,急难愁盼解在基层,切实将党建工作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
以“队伍建设”的“合”劲,提“强基固本”的“领航之笔”,绘就“党旗飘扬聚众心”的“奋进画卷”。一是建强村干部队伍。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方位、立体式的村干部储备培养管理机制。组织全镇18个村(社区)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每半年开展一次“比学评促”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解说、快问快答等方式,使各村在互学互鉴中形成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竞争态势,持续提升“雁阵效应”。二是建强农村党员队伍。聚焦全面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持续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出实招,通过“严”把入口关、“细”化教育管理、“强”化先锋作用,着力锻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不断激活“细胞肌体”。三是建强后备干部队伍。高度重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与储备,注重从本土大学毕业生、片组邻“三长”、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人员中挖掘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在全镇范围内选拔出成熟可用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4名,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67名。建立后备干部帮带培养机制,通过带动参与工作、经验交流传授、定期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村级后备力量找准定位、适应角色、加速成长,切实为村“两委”班子换届“育好苗子”,精心锻造“中坚力量”。
以“产业振兴”的“拼”劲,提“富民强村”的“发展之笔”,绘就“时和岁丰乐满仓”的“丰收画卷”。一是守护粮食安全。坚决抗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提产量、强技术,组织各村召开粮食生产任务工作推进会,将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到村户,做到实时掌握播种面积、及时督促播种进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4年,全镇新建2个工厂化育秧主体,育秧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单次机抛秧育秧能力达2000余亩。落实早稻种植面积4259.9亩,较2023年增加3000余亩,落实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7100余亩,真正做到了非管控区耕地无抛荒,水稻种植区应种尽种。二是助力棉花丰产。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棉花种植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以万众村为核心,联合烟洲村、烟洲社区、火田村、大众村共同打造“万亩棉花示范片”,为棉花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棉花轻简化直播和机采棉一体化技术,全镇落实棉花种植面积9800余亩,实现亩产籽棉400斤以上,烟洲棉花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朵朵棉花“链”起了群众的致富路。三是做强集体经济。依托油茶产业优势,围绕油茶产业化、基地化两大主题攻坚发力,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精心规划“一中心、两产业、三片区”的产业布局,全力打好绿色富民牌,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全镇油茶种植面积已拓展至38000余亩,烟洲茶油“湘当有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生产的国标一级山茶油供不应求,油茶产业真正成为了农户们的“绿色银行”。
以“乡村治理”的“韧”劲,提“起而行之”的“担当之笔”,绘就“干群共筑沟通桥”的“幸福画卷”。一是集镇整治稳秩序。坚持“标本兼治、重在长效”的工作思路,结合常宁市城市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积极探索、创新集镇管理机制,在传统赶集日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开展集镇管理整治行动。通过宣传教育与综合执法“软硬”两手抓,对占道经营、乱设摊位、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全面规范整治,并不断完善集镇长效管理机制和精细管理模式,努力变“短治”为“常治”,促“短效”变“长效”。整治后,烟洲市场周边秩序井然,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转变。二是人居环境大蝶变。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的原则,聚焦全镇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盲点”问题,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对重点区域内的空心房、偏杂房、卫生死角等进行集中整治。同时,线上线下通过转发公众号、敲门行动等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营造出“人人肯出力、家家见行动、村村有成效”的良好氛围。今年5月以来,全镇共拆除整治空心房、偏杂房267栋,新修垃圾池39座、新购背勾式垃圾箱52个,真正实现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的蝶变升华。三是美丽乡村焕新颜。坚持把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依据“规划先行、整治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的策略,对茶常高速公路连接线至烟洲村服务中心以及附近两个村组的2000余米道路进行改造升级。以烟洲村为试点以点带面,打造了毛塘组、黄泥塘组等美丽村庄示范湾场,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力度,一幅乡村美、村民乐的幸福画卷正在烟洲这个边陲小镇徐徐展开。
以“为民服务”的“干”劲,提“问需于民”的“智慧之笔”,绘就“民本筑梦幸福长”的“民生画卷”。一是深抓实做片组邻“三长制”。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三长制”工作,精培活用全镇101名片长、399名组长、961名邻长,引导其参与到纠纷调解、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救灾等各项事务中来,推动服务群众工作落实落细,形成了“三长”带动、村民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今年以来,开展“最是乡音解乡愁”各类活动7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79件,收集意见建议112条,为群众提供微服务400余次,切实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全力擦亮教育强镇招牌。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教育、抓好教育促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悉心耕耘控辍保学责任田、多方争取教育扶持助学金、全力撑起学生上学保护伞,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教育工作、支持教育工作,确保烟洲学子安心学、放心学、快乐学。今年以来,落实春季雨露计划教育补助50人,表彰2024年度被国家本科院校录取的烟洲籍大学新生109人,发放奖教奖学、助学扶困资金28万余元。三是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茶常高速建设为契机,落实集镇“改扩翻”、高标准农田建设、舂陵江生态旅游、三峡光伏等项目,完成烟洲村五一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枫山村卫星水库灌溉渠清淤,切实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质”。(肖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