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少年培育联盟2024年总结大会在长沙市岳麓区博致学校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由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由长沙市岳麓区博致学校承办,围绕“教育自觉与生命兴发”主题,共开展了十场主题报告。莅临本次大会的嘉宾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铁芳,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文平,教育部课程专家陈希良,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耀红,《中小学管理》编辑崔若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编辑万永奇。参与本次大会的有各联盟校老师、古典教育研究中心成员及其他教育同仁共计一百余位,线上直播参与逾3000人次。
大会合照
开幕式上,参会嘉宾发表致辞。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从少年与中国的血脉之系高扬了重提“中国少年”的必要性。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对联盟的教育热忱与工作成果进行高度肯定,并希望在未来联盟弦歌不辍,谱写新的篇章。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军山院长认为本次大会的三个关键词“中国”“生命”“少年”充满时代意义,令人欢欣鼓舞。
大会上半场第一个单元为主题报告,由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王晖老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铁芳教授和文学院黄耀红教授分别进行主题报告。
刘铁芳教授的《办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从观看球赛的启迪谈起,他认为,童年的意义就在于奠定个体人生的打开方式。儿童应该在综合化和生活化的课程、游戏化的课堂以及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中逐步成长,从美好事物的经历中焕发个体积极的人生姿态。因而,未来学校应该成为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过去与未来、天地自然与人文教化以及个体与世界的连接点。
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报告
黄耀红教授在《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生命成长》演讲中强调,生命是时空的交织,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生命的方式。黄教授以“春风化雨”为例,进一步指出自然对生命成长的促进作用。他还探讨了二十四节气的智慧,认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节气中的自然现象是生命成长的信号。他还提出“人生如植”的观点,鼓励人们像植物一样,将生命播撒在天地间,等待成长的时机,强调了生命在自然中的生生不息。
湖南师范大学黄耀红教授报告
大会上半场第二单元为“学校办学与生命兴发”教育沙龙,该单元由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周俊凡副教授主持,四位联盟校校长进行主题报告。
长沙市岳麓区博致学校吴雨璐校长做了题为《让教育焕发智慧之光:博致学校办学路径及成效》的报告。自2016年起,虽几经波折,博致学校一直秉持“焕发智慧之光”的理念,坚守生命立场、文化立场、时代立场,构建了“焕智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在大文言课程、伟人课程、菊花课程、鲁迅课程等项目式学习中理解生命,提升智慧,激发内驱力。
长沙市岳麓区博致学校吴雨璐校长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董艳莎校长报告了《兴发成人:长特兴发教学改革的系统构建与成效》。学校以“让每一个孩子发出生命的亮光”为宗旨,构建了“六位一体”兴发教育体系。此外,学校通过专家领读、全员共读、问题精读三级阅读体系提升教师素养。学生和教师生命状态不断互相兴发,共同成长。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董艳莎校长
接下来,长沙市岳麓区砂子塘小学张添校长分享了在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砂子塘小学在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了生命成长课程方案,旨在培养文化有根、精神有魂、实践有能的中国少年。“三S”课程包括启智润心、启德修心、启行立命三大课程群,通过周课表、月课表、学期课表和跑课表确保课程实施。
长沙市岳麓区砂子塘小学张添校长
株洲市新马小学周玲校长报告了《劳动与儿童自由全面发展:新马小学劳动教育的整体构建与成效》。新马小学在自我探索期,开辟了归园和梓园两个劳动实践基地。在规范发展期,学校立足时代要求与自身特色开展了新的劳动实践,建设了食育、柚子、艾草等劳动课程,逐步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等目标。
株洲市新马小学周玲校长
第二单元报告结束后,陈希良教授和陈婧校长对报告进行点评。陈希良教授高度评价博致学校的教育理念,坚守生命立场、文化立场和时代立场让教育有根、有魂、有能。陈希良教授认为董校长的报告中的兴发成人理念和课程实施具有启发性,六位一体和七条变革思路具有高度可行性。
陈希良教授
陈婧校长认为,砂子塘小学的课程构建结构清晰、系统完整、特色鲜明,其宏观规划、实施方式以及配套的评价制度,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对于新马小学的汇报,陈校长认为其展现了劳动教育的规范化过程。
陈婧校长
经过午休的整顿,大会进入下半程。下半程第一单元的主题报告,由湖南师范大学罗建国副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樊杰副教授、湖南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樊晶晶教授、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黄诗语老师分别进行主题报告。
樊杰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少年培育理念与学校实践的内在逻辑:基于联盟工作的总结与梳理》的主旨报告。樊杰教授基于对中国少年联盟工作的总结与梳理,将“培养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养精神气魄、成中国少年”“培养有根有魂有能的中国人”等理念与中小学教育实践进行对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樊杰副教授
樊晶晶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自然教育项目工作及其成效》的主旨报告。樊晶晶教授认为,人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面临着三重障碍:感知障碍,认知障碍与思维障碍,因此需要更加深度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最核心的是在人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长沙特殊教育学校黄诗语老师结合项目组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对自然教育进行了阐释,她认为对于特殊儿童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自然实现自我精神世界的完满。
第二单元是教师育人与生命兴发的教育沙龙,由博才小学科创中心吴沙主任主持,博致学校团队和长沙特校团队分别带来课程经验分享。
首先是博致学校团队带来的人文、数理、科学系列课程分享。兴发教学理念认为孩童应该融入世界、理解世界、欣赏世界、爱世界,因此,学校为实验课程打造了安全愉悦的教学氛围,相辅相成的课程资源,在老师们的整合和设计下,胡斌老师的“我们有一百种种可能”、杨婷老师的“AI时代下人民币课程的蜕变”、李婷老师的“水稻的一生”,以及罗江老师的“蟋蟀课程”等优秀校本课程实现了人文与科学的统一,兴发了孩子们对世界的整体感知。
长沙特校团队带来了兴发教学系列项目分享。在学校“兴发成”的教学总模式下,学校老师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陈萍萍老师汇报了基于兴发教学理论如何实现教学具的开发与运用,他们团队形成了“兴发成‘五步三具三学’课堂教学具实施范式”。赵依珺老师团队则聚焦思政课,针对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重构了“三线贯理情动兴发”特教思政课程兴发教学模式。他们认为教学不仅是告诉学生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而是应当提供素材,扩展学生交际经验,帮助学生自己形成思想世界。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陈萍萍老师
接下来是湖南师范大学刘艳侠老师与谌衡老师的点评。首先,刘艳侠老师认为,课程指向一个人的成长,同时体现整个教育的复杂性以及繁荣。此外,教育的自觉与生命的兴发是相辅相成的,在促进孩子们兴发的过程中,老师的教育自觉也得到了提高。谌衡老师指出,特殊学校要抓住“特殊”这个字眼,从学生需要着手,从老师成长出发,转变思维,驾驭教学环境中的人文与自然,以此打开学生心灵。
第三单元是为联盟优秀校长和联盟优秀教师颁奖并为新联盟校授牌,由明达中学周环香校长主持。在用心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下,本届“用心校长奖”由四位学校的校长获得,分别是:华夏实验学校陈婧校长,大连经济开发区湾里小学许家赞校长,新马小学周玲校长,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董艳莎副校长;“用心教师奖”由五位教师获得,分别是:光明小学杨伊老师,博才小学吴沙老师,博致小学罗江老师,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刘骁老师,砂子塘小学肖朝辉老师。接着举行了第八批联盟学校授牌仪式,本批次共有省内外十所学校加入中国少年培育联盟。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丁文平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樊杰副教授分别进行颁奖与授牌。
新联盟校
最后,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总结发言。他认为,今天的汇报与分享都清晰体现了中国少年培育理念的校本思想,中国少年理念不仅在思想层面做到了指引课程实践,在实践上也确确实实将其融入其中,形成了课程开发的闭环,也彰显了中国少年生命气象成长故事。刘铁芳教授强调,中国少年培育理念本身是生长的、开放的,培养有根有魂的中国人同样是开放的。中国少年要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底气,要有海纳百川的勇气,要积极吸取正气,也要有自立自强的骨气,堂堂中国少年必须要担当中华文明传承的勇气与积极面对世界的胸怀。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铁芳教授
最后,中国少年培育联盟2024总结大会在刘铁芳教授的期望与勉励中圆满落幕,在这紧凑而充实的会议期间,精彩的主题报告以及卓有成效交流,让诸位与会者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