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探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与文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先锋”实践团队再次前往金坪民族乡。团队成员对当地的电商、景区管理人员等进行了采访,并走访了周边的各个村落,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情况。
深度采访,了解电商大户的电商致富路
在江西吉安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四川籍的冷小燕正编织着她的创业传奇。她曾在深圳奋斗,2017年选择回归故乡,投身农业,利用电子商务将家乡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直播带货成为新潮流。2021年,冷小燕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谈及自己的初次“触网”,冷小燕深有感触。她表示,最初拍摄视频只是出于好玩,质量并不高,观看者寥寥。随后,她积极报名参加了市、县、乡举办的各类电商培训。通过培训,她掌握了直播间搭建、直播话术、粉丝维护等电商知识。之后她开设了直播间,通过直播向广大网友推荐家乡的水果,同时将个人经验传授给村民,带动整个村庄的电商发展。
在峡江县的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冷小燕一样成为“带货主播”,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手段推介乡村美景和农产品,使得翠冠梨、杨梅、黄桃、果冻橙等优质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实践调研团队采访当地“电商大户”冷小燕女士
播撒普通话“火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近日,实践团队同步前往金坪民族小学,开展“推广普通话,构建华夏之声”活动。
在金坪民族小学内,“先锋”实践团队根据小学生的特性,设计了趣味盎然的教学环节。他们从普通话的起源讲起,通过绕口令游戏等趣味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传授实用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学好普通话的“种子”。
在校外,队员们深入集市、村民家中,运用日常实例和幽默的方式帮助村民,尤其是老年村民学习普通话,从而在乡村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普通话水平,还加深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实践调研团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团队成员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照片
族彩金坪换新装,民族团结共发展
金坪民族乡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民俗与民宿协同发展的繁荣景象。每至佳节或农闲,风情园的民族姑娘身着特色服饰,带来各民族舞蹈表演,悠悠牧歌诉说着80年代侨乡民族迁居史。不同季节与节日,火把节、竹竿舞等主题活动接连举办,在省级媒体报道下,人气高涨,2024年暑期水文化主题活动更是登上央视。这些常态化民俗活动,让更多人领略民族风情。
同时,当地紧扣民族团结主题打造特色民宿,“村庄”变“景区”。如蝴蝶泉的小屋命名与装修独具匠心,部分房形取材苗族四百多年历史的非遗鸟笼工艺。民宿不仅传播多元文化、促进民族交融,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各民族在此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民族民宿别具风情。据特色民宿主管介绍,民宿紧邻景区,游客白天游风情园,晚上能与村民互动,学习手工编织、民族歌舞,深度游模式让民宿入住率稳步上升。为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当地政府联合业主优化服务。开展管家培训提升服务品质,按民族文化设计房间增添韵味,契合游客需求。同时,民族风情园更新项目,增加创意互动体验,与民宿协同发展,形成旅游闭环。
实践团队成员采访民宿景区主管工作人员
赣南师范大学“先锋”实践调研团的此次调研,深入探寻了金坪民族乡在少数民族与文农旅融合发展方面的诸多成果与经验。从冷小燕的电商创业到普通话推广,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到独具特色的民宿产业,金坪民族乡在各方面都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金坪民族乡能继续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殷瑞茜、李嘉豪、祝雅琴、梅雪茹、岳晓斌)
实践调研团队在金坪民族乡民族风情园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