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天津市静海区:产业变迁 写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注脚

发布时间:2025-02-26 13:47:05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李金宇、刘鑫 责任编辑: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第11个年头。从“一核两翼”到“轨道上的京津冀”,从非首都功能疏解到产业链深度协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天津市静海区积极探索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由单纯承接北京资源向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转变,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实现从资源优化到产业升级的蝶变,写下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产业疏解”到“双向赋能”

春节假期后,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的东方诚(天津)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东方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了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认证审核。作为全球最权威的认证标准之一,通过该认证对企业打破技术壁垒、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总部设立于北京的东方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装配式建筑界的领军企业,2022年企业在大邱庄镇落户投产,为区域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依托大邱庄本土钢铁产业基础,形成了“北京接单、津冀生产、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模式,既能缓解北京的资源环境压力,又能激活静海的制造潜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升级。

从“东方诚”的落户可以看出,静海的产业承接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通过“链式思维”重构生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基,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疏解—承接—升级”的闭环,让疏解地与承接地“双向赋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征程上,静海不断收获新生机,绽放新华彩。

从“要素流动”到“协同共建”

落子一盘棋,同心绘宏图。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持续深化,静海成为重要承接极。

“北京的顶级医疗资源,在静海落户,京津冀三地百姓共享。”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的落户运营,吸引了轻盈医疗等众多项目的加入,成为团泊健康城产业链聚集升级的“底气”,不仅铺陈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瑰丽画卷”,更彰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

2024年,落地北京项目12个,引进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43家,输出京津冀技术合同396项,成交额达20亿元。深化三地养老服务、劳务协作、信用共建、食品安全等合作,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达162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

春潮涌动,协同发展步履铿锵。身处位于“雄滨走廊”中心节点的静海,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抢抓机遇顺势而起,团泊健康城相关区域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静海大地处处跃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

以驻京招商指挥部为支点,静海构建出“洽谈—签约—落地”全链条服务机制,“零距离”的招引服务,换来了京静两地更亲密的携手,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将核心产业链向外延伸,落户津门之南,开启了京静双向奔赴、产业握手链接的崭新画卷……(李金宇、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