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里,“以人民为中心”是永恒的主题,是推动进步的核心力量。持续优化民生资源配置,达成共享均衡化、供需科学化、渠道便捷化,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关键举措,更是夯实民生基础的必由之路。
资源配置共享均衡化,是公平与正义的彰显。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能让偏远乡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接受教育。如今,许多地区通过支教政策、教育信息化建设等,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走进每一个角落。医疗资源也在努力实现均衡,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远而发愁。
供需科学化,则要求精准对接人民需求。政府深入调研,了解民众的迫切需要,将资源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需求日益增长,各地积极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到专业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针对就业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劳动者学到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匹配。
渠道便捷化,为民众获取资源提供便利。“互联网 +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过去,办个证可能要跑多个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通过政务服务平台,许多事项可以网上办理,甚至“一站式”办结。在线医疗挂号、缴费等功能,也让看病流程更加简便,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干部们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解决实际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修建便民步道、公园等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切实温暖了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优化民生资源配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只有不断努力,让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供需更加科学、渠道更加便捷,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才能夯实民生基础,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幸福幼儿园:汪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