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正以创新姿态重塑国际物流格局。2025年1、2月份,累计通行1527列,同比激增25.6%,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铁路、口岸部门联劳协作搭建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为提升物流效率,近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实行“三班两运转”驻站制度,200余名铁路职工分批次轮值作业,确保24小时作业不断档。调度中心运用智能排图系统,实现到发线运用效率提升30%,调车机日均作业量增加至42趟。同时,通过动态调整货位分区,将货物周转时间压缩至12小时以内,装卸机械化率提升至98%,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高效运转的物流链。
“铁路快通”模式全面推行后,企业通过95306数字口岸系统即可完成全流程申报,单证处理时间缩短70%。特别设立的中欧班列服务专窗,提供从订舱到通关的"一站式"服务,实现7×24小时随到随办。3月3日创下的宽轨单日接车15列纪录,正是智能调度系统与跨境协同机制共同作用的成果。
针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货品种类,铁路口岸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政策。数据显示,2024年经霍尔果斯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达42.1万辆,同比增长180%。为满足跨境冷链需求,新建的5万吨级智能化冷库已投入使用,配备温湿度全程监控系统,预计今年果蔬出口量将实现翻倍增长。
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哈双方建立了跨境运输协调机制,通过数据实时共享平台,实现换装作业时间压缩40%。2024年双方联合开行的“中哈快通”班列达2300列,平均运行时效较普通班列缩短3天。这种深度合作模式,正在被推广至中欧班列沿线更多国家。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正以“智慧物流”为抓手,推动新疆从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转型。随着中吉乌铁路建设提速,口岸规划新增3条宽轨线路,跨境电商专用货场也在加紧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将巩固其作为亚欧大陆桥核心枢纽的地位,更将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段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