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广深城际梯度票制改革:精准服务背后的民生温度与市场逻辑

发布时间:2025-03-20 16:19:01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婷 责任编辑:

广铁集团于2025年3月13日推出的广深城际铁路梯度票制产品,以“10+1”定期票矩阵和灵活计次票为核心,不仅是对传统票务模式的革新,更折射出铁路部门在市场化改革中的民生关怀与精细化运营思路。这一举措以“高频出行享优惠、弹性选择更便利”为核心理念,精准回应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城通勤与短期差旅的多元需求,成为“轨道上的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注脚。

从“一刀切”到“量体裁衣”

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原有定期票单一频次(60次/30日)的限制,新增10种梯度票制,覆盖10次至55次/30日的全场景需求,形成“10+1”产品矩阵。这一设计直击跨城通勤族的痛点:例如,每日往返的上班族可选择高频次票,而弹性办公者则能根据实际出行量灵活匹配,避免资源浪费。以广州东至深圳的二等座为例,购买60次/30日票的旅客每月可省1813元,日均成本降低近四成。这种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既降低了高频用户的成本,也通过价格杠杆引导乘客选择适配产品,优化了运力配置。

与此同时,计次票新增10次/90天选项,与既有20次/90天产品形成互补,进一步覆盖商务差旅和短期项目人群。此类用户通常出行频次不稳定,传统单次购票成本高且流程繁琐,而计次票的“一次购买、多次使用”模式,叠加最高6.2折的折扣,显著提升了出行效率与经济性。

技术赋能与场景融合:铁路服务的“软升级”

票制创新的落地离不开技术支撑。通过“铁路12306”平台,旅客可一键购票并直接刷身份证或手机二维码进站,实现“随到随走”。这种“无纸化+即时性”的体验,不仅减少接触、提升效率,更与当代城市人群的数字化生活习惯深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广铁集团还提出将“动态优化产品组合”,通过用户反馈数据调整票制设计,体现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此外,此次改革与广州地铁近期推出的“快剪服务”“智能寄存柜”等便民措施形成呼应,反映出交通枢纽正从单一运输节点向“站城融合”的生活服务综合体转型。这种“出行+生活”的场景延伸,不仅提升用户体验,更赋予城市交通网络新的社会价值。

区域协同与民生经济的双重价值

从宏观层面看,梯度票制的推行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建设的缩影。广深城际每日开行列车179趟,直达车次增加37.5%,全程最短耗时压缩至60分钟,叠加优惠票制,实质降低了跨城居住、工作的门槛,促进人才与资源的区域流动。对个体而言,通勤成本的降低直接转化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企业而言,跨城用工的选择更加灵活,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更深层次上,这一改革标志着铁路部门从“运输供给者”向“服务运营商”的转型。通过细分市场、精准定价,铁路服务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成为可定制、可迭代的产品,这既是市场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公共服务普惠性的创新实践。

票制改革的“破圈”潜力

广深城际的探索为全国高铁票务改革提供了样板。未来,若将梯度票制与“灵活行”等改签服务结合(如广深港高铁的“定期票+灵活行”模式),或扩展至更多城市群线路,将进一步释放铁路运力的社会效益。此外,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折扣力度、开发“通勤+旅游”组合产品,或是下一阶段值得期待的突破点。

总之,广铁集团的票制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是一场关于“如何以民生为本重塑公共服务”的生动实践。它证明,在市场化与公益性之间找到平衡点,铁路便能真正成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引擎”。(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