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达万高铁建设迎来关键节点——首个跨既有高铁钢横梁成功吊装完成。这一工程不仅标志着成达万高铁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更以“毫米级”的精准跨越,展现了我国高铁建设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智慧,为川渝地区再添一条发展“金纽带”。
此次钢横梁吊装需横跨既有高铁线路,施工难度堪称“刀尖上的舞蹈”。既要确保下方高铁列车正常通行,又要在有限天窗期内完成高精度吊装,这对施工组织和技术创新提出双重考验。项目团队采用BIM建模技术预演施工流程,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校准数据,以“天衣无缝”的工序衔接实现了“零误差”跨越。这种在既有线路上“绣花”般的精细操作,不仅刷新了高铁建设的技术标准,更将“中国精度”镌刻在川东大地上。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达万高铁的推进正加速打通川渝东向出川大动脉。线路建成后,成都至万州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川东北达州、南充等城市将深度融入成渝“1小时经济圈”。这条钢铁长龙将串联起长江经济带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使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在更广域空间高效循环。达州的天然气资源、万州的深水港优势、成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形成互补,为川渝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从高空俯瞰,钢横梁跨越的不仅是铁路线,更是城乡发展的鸿沟。高铁开通后,“早上成都喝茶,中午达州赏巴山,傍晚万州游平湖”将成为现实。沿线30余个区县将迎来“高铁经济”红利:农产品搭上“快车道”走向全国,文旅产业借势升级,特色小镇加速崛起。对于革命老区、秦巴山区群众而言,这条铁路更承载着共同富裕的期盼——大山里的年轻人可以便捷追逐都市梦想,都市游客也能轻松探访绿水青山,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正在被一榫一卯打破。
当前,成达万高铁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繁忙景象,但这条钢铁巨龙的身姿已愈发清晰。它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跨越,更代表着川渝地区破除地理桎梏、重塑经济版图的雄心。随着更多“毫米级”跨越的实现,一幅“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画卷正徐徐展开,见证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邵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