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改革的澎湃浪潮中,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工委勇立潮头,充分挖掘并发挥组织育人的独特优势,以红领巾通讯社这一特色阵地为依托,创新性地开启了“红领巾爱家乡”区情区史实践教育活动。3月 29日,一场由百名红通社小记者担当先锋的少先队思政实践项目,在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朝阳区档案馆盛大启航。该项目独辟蹊径,采用“组织化实践 +红领巾带动”的全新模式,力求打造出新时代少先队深度参与大思政教育的生动样板,为思政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此项目匠心独运,精心构建起“研 -学 -创 -讲”四维育人体系,宛如一座桥梁,巧妙地将区史教育深度转化为鲜活且富有吸引力的思政课程资源,成功实现思政教育的华丽转身——从传统的课堂空间大步迈向广阔社会天地,从单纯的知识认知逐步深化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育人成效斐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项目特别设立“红通社小记者先锋营”,从众多小记者中严格遴选获得“金笔杆”认证的百名佼佼者担任项目导师,借助“1 + N”传帮带机制,引领 2000余名少先队员投身实践,携手成长。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工委主任白建立详细介绍道:“我们基于少先队员的成长规律,量身定制了少先队分层教育方案。针对小学低年级队员天真烂漫、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开展‘红领巾寻宝图’地标打卡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探索中亲近家乡;小学中高年级队员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探索能力,实施‘时光档案解码’项目化学习,深入挖掘历史奥秘;初中队员思想渐趋成熟,富有社会责任感,则承担起‘发展蓝图建言’调研任务,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不仅如此,活动还突破性地首创“双师双导”培养模式,由思政教师与文史专家强强联手,组建起专业指导团队,引领全区 50所中小学的 150名少先队员开启沉浸式学习之旅。少先队员们沿着精心规划的“三阶段进阶培养”路径稳步攀升,实现能力的飞跃:前期,借助线上媒介素养课程,熟练掌握新闻采编的专业技能,为记录家乡故事备好“笔墨”;中期,走进朝阳区档案馆,围绕主题展开深度研学,形成极具价值的调研报告,探寻家乡发展脉络;后期,组建“红领巾宣讲团”深入社区巡回宣讲,将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完成从知识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式成长蜕变。
在朝阳区档案馆的实践课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四个一”深度研学体验热烈上演。少先队员们全情投入,亲手绘制一张区域发展时空坐标图,精准定位家乡发展轨迹;怀着崇敬之心采访一位城市建设亲历者,聆听岁月回响;用心撰写一篇历史见证者口述史,定格珍贵记忆;精心创作一组新旧地标对比影像志,直观展现家乡巨变。这种身临其境的具身化学习方式,让原本抽象的思政教育变得可观、可感、可触摸,参与活动队员们的学习效果反馈中,满是对组织归属感的显著增强。
朝阳区此番探索成效卓著,通过激活红通社小记者站的强大示范效应,成功构建起“阵地联用、队伍联建、活动联办”的少先队思政教育共同体,这无疑是少先队组织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一次深度实践探索,为新时代少先队踊跃参与思政教育精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朝阳方案”,有望在更大范围内点亮思政教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