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洛阳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应急管理局、卫生健康委员会13家主要成员单位,采取网络会商的形式对2025年4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研判,并发布《2025年4月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明确指出本月将面临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农业病虫害等多重风险挑战。正值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1日-4月30日)举办之际,洛阳市已启动专项防控体系保障节会安全。
气候趋势预测
常年4月洛阳市平均降水量为39.6毫米,各县区降水量为33.5-58.7毫米;平均气温全市为15.9℃,其中栾川县为13.9℃,其他县区为15.7~16.7℃。
预计2024年4月降水量偏少0~2成,西南部山区45~55毫米,其他县区30~40毫米。平均气温偏高1℃左右,西南部山区14~15℃,其他县区16.5~17.5℃。
自然灾害风险预判
综合分析,4月份洛阳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为气象灾害和森林火灾。具体表现在:
气象灾害。雾霾、大风降温天气对设施农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及居民出行影响较大。
森林防火。春季是我市森林火灾多发季节,气候干燥,持续大风,加之清明节期间祭祀用火、农事用火和春游踏青等活动增加,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农业生产。预测4月份小麦茎基腐病、穗期蚜虫偏重发生,赤霉病在沿河川麦区、条锈病在局部区域有偏重流行风险,白粉病、叶锈病在部分麦区偏重发生。同时,由于近期全球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持续流行,病毒随候鸟传入的风险较大,此外非洲猪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在交易运输活跃的影响下易发多发。
震情短临跟踪。洛阳前兆观测台网地温、地电、地倾斜、地磁、水氡等观测资料均未发现短临异常。各宏观测报点未见宏观异常现象,晋陕豫交界区的近期前兆交换资料亦未见明显异常。
防范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1日启幕,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保持通信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遇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妥善处置并及时准确上报。
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的跟踪监测,适时发布相关预报和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和相关部门做好安全防范。
注重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抓住自然灾害低风险“平稳期”有利时机,聚焦道路桥梁、地质灾害点、险堤险坝、市政设施、建设工地、景区、学校、工矿企业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治理活动,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推进“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工作模式,将现有隐患点和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域内的斜坡纳入巡查排查重点;新安县、孟津区、偃师区等沿黄县区要重点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水利部门要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要加强墒情监测,科学研判干旱发展趋势,确保城乡供水安全;要做好水库淤地坝、河道堤防及在建水利工程的汛前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持续做好山区道路、桥梁、隧道、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巡查和日常维护,及时排除道路险情;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车辆维护保养、安全行车等知识宣传,指导驾驶员落实《道路运输驾驶员应急处置方法(口袋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路运输要严格执行“六不出航”规定。城市管理部门要及时清理公园、游园枯黄枝叶,增加绿化植被洒水频次,消除火灾风险隐患;要加大实施杨柳飞絮综合防治力度,最大限度降低飞絮对市民健康和出行的影响。
住建部门要加强深基坑、塔吊、施工电梯、脚手架等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安全监管,防范各类事故发生;雷雨、大风天气应停止高空作业。旅游部门要督促指导相关景区做好极端天气预警提示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森林景区防灭火以及低温、寒潮大风等天气的应对工作;督促旅行社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加强游行安全提醒。教育部门要加强学生安全防事故警示教育和校舍安全巡查力度,确保校园环境安全稳定。
工信部门要督导企业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严格落实防火防爆、防中毒窒息、防触电等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市卫健委要加强健康宣教,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增加公众防病意识;要综合收集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医疗救治、病原学监测等各方面相关信息、数据,精准研判预警;要重点关注托幼机构、学校等场所及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及蔓延;要积极推进重点人群(如孕妇、低年龄儿童、老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免疫规划、肺炎等相关疫苗接种工作。
加大农业灾害防控力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小麦病虫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抓住抽穗扬花初期赤霉病的预防、条锈病的早期封锁扑灭和蚜虫、白粉病、叶锈病的达标防治等关键措施,结合小麦“一喷三防”举措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要强化非洲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提高从业者的日常防护意识;加大免疫接种力度,确保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加强监测预警,完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与环境消毒。同时,密切关注小麦孕穗期和果树花期的天气变化,在低温天气来临前,对缺墒的麦田及时进行灌水,改善土壤墒情,缓冲降温影响,预防冻害发生。
保持森林防火高压态势。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及时发布森林防火提醒和文明祭祀倡议书,扩大防火宣传教育覆盖面,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落实林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智力障碍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监护责任,加强对国有林场、风景名胜区、村林密接、坟头墓地等重要区域的护林巡防密度,劝阻制止烧荒、烧秸秆、上坟烧纸等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执行入山检查制度,特别要对入山路口、坟地、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火灾多发区域等重点地段实行重点防范;加强值班备勤,各级防火救援队伍要保持全员在岗,靠前预置,快速反应,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已构建“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应急值守网络,市民可通过“洛阳应急”APP实时获取风险预警信息。特别提醒公众清明祭扫遵守防火规定,踏青游客注意山区天气变化,农业生产者及时关注植保信息,共同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