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意盎然。为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孝老爱亲美德,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板桥山村文明实践站以清明节为契机,于近日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通过"采青草、制米粑、送温暖"的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文化根脉,传递社会温情。
春日采青识民俗,亲子共话清明情 3月30日,温泉镇板桥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春日采米萩"活动。10余名儿童在志愿者带领下,手持篮筐走向田间地头,学习辨识清明时节特有的鼠曲草(俗称"米萩")。"叶子表面有白色绒毛,开小黄花的是正宗米萩!"志愿者现场讲解植物特征,孩子们俯身轻采嫩芽,家长也纷纷加入亲子互动。五年级学生小胡兴奋地说:"原来清明做青团用的草长这样!课本里的‘忙趁东风放纸鸢’,现在又多了‘田间采青’的新记忆!"
匠心巧手制青粑,传统技艺代代传活动前夕,板桥山村文明实践站提前组织村民采摘足量米萩。活动当天,板桥山村食堂变身"传统工坊",“小小厨神”们围坐在“师傅”身旁,观摩洗草、焯水、揉面的全过程。揉粉团时,72岁的张婆婆手把手教孩子们搓出圆润的青团:"米粉和草汁要揉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蒸笼揭开时,碧玉般的米萩粑清香四溢,孩子们捧着成品欢呼雀跃,自豪地向大家展示“劳动成果”。
青团传情慰桑榆,爱心接力暖空巢当日上午,孩子们化身"公益小使者",将热腾腾的米萩粑送至温泉镇敬老院。七旬老人邬奶奶捧着青团眼泛泪光:"这手艺和我年轻时做的一模一样,孩子们的心意比蜜还甜!"活动现场,小志愿者们还为老人表演童谣、打扫庭院,稚嫩的问候声与老人的笑声交织成春日最动人的乐章。
传承文明谱新篇,孝善薪火永相续
春阳煦暖,青团飘香。本次活动通过"劳动教育+文化传承+公益实践"的创新模式,以小小米萩粑为纽带,串起了跨越年龄的温情对话。让青少年在节气民俗中感悟生命教育,在公益行动中培育责任担当;也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共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暖心家园;更让清明的文化记忆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沈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