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成都市武侯区华兴街道:用“心”织就幸福网 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09: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近日,在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的心理健康宣讲现场,因分班而焦虑的高一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拥抱说了算的人生”主题活动,重新找回了学业目标和人生方向。这是华兴街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自2020年在全区率先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以来,华兴街道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特别是2025开启的“阳光心灵幸福华兴”系列活动,通过“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三进步伐,受益对象1200余人,实现了心理健康服务的精准滴灌。

校园里的“心灵绿洲”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北区学校,班主任们学会了利用“调节情绪小妙招”,正确处理学生矛盾。这得益于街道复元驿站为教师定制的“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支持”培训,培训中,心理专家不仅传授了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方法,还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成都市武侯区第七幼儿园针对女性教师工作压力大的情况,开设“过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心理工作坊。30余名幼师在活动中学习情绪觉察技巧,有效缓解了工作压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通过这些举措,校园成为守护学生和老师心理健康的“心灵绿洲”,让每一朵青春之花都能绽放得更加绚烂。

家庭里的“阳光能量站”

太平寺西区小学举办的沉浸式工作坊,为200余位家长带来全新的亲子陪伴体验。活动以“高质量的有效陪伴”为主题,通过知识传授、案例分享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助力家长掌握高质量陪伴技巧。

家长刘女士感慨地说:“以前和孩子交流总是命令式的,孩子越来越疏远我。现在学会了游戏化互动,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亲子关系越来越好了。”这些活动帮助家长搭建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让家庭成为充满爱与温暖的“阳光能量站”,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社区中的“心桥工程”

南桥新居的居民活动室里,每周三的“心灵茶话会”备受居民喜爱。年轻小伙蔡某因家庭关系问题而一度抑郁消沉,“疗愈农场”活动成为他走出阴霾的“钥匙”。精康对象李大哥在手工市集上卖出第一件手工作品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街道整合200余平方米空间打造的“心・桥”康复中心,集心理咨询、艺术疗愈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复元驿站的示范点位。此外,街道还创新建立“专业机构+社区网格+学校心理站”三级联动机制,借鉴“三人小组”模式,整合教育专家、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资源,形成“筛查-预防-干预”的完整闭环,将心理服务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心桥工程”成为连接居民心灵的纽带。

华兴街道的这一系列举措,是对民生“心”事的深度关切。通过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为青少年、成年人、特殊群体等不同人群提供专业、贴心的心理健康服务,构建起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未来,华兴街道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真正实现“阳光照进心灵,幸福浸润华兴”的美好愿景。正如社区居民蒋女士所言:“现在遇到烦心事,知道有人倾听、有专业方法解决,心里特别踏实。”这份安全感,正是华兴街道用“心”书写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