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一个以南水北调为主要内容的水利水情教育场馆,一座承载着南水北调伟大工程记忆与文化的殿堂,是南水北调工程唯一的国家级展馆,是对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的生动记录,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奋斗精神的重要文化地标。
融合自然,展现水利文化神韵
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的建筑造型灵感源自“水到渠成”这一成语,将水的灵动与南水北调渠道的坚毅完美融合。建筑外观以水为形,以渠道为意,线条简洁流畅,洋溢着灵动时尚的气息,活力肆意绽放。从高空俯瞰,整个建筑呈“如意”形状,既紧扣南水北调工程主题,又寄托着对工程顺遂及未来的美好祈愿。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方志馆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外立面的波纹铝板在阳光轻抚下,波光粼粼,宛如千里长渠的精巧缩影,巧妙呼应“一江清水向北流”的壮丽意象。建筑群外围精心打造的生态湿地公园,逼真还原了中线工程途经的8种典型地貌,让这座场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水利科教基地,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创新展陈,讲述工程奋斗历程
走进方志馆,犹如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南水北调之旅。馆内巧妙运用现代化展陈手段,融合声、光、电与多媒体技术,配合精心制作的故事,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亲身经历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
入口处,一幅巨大的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以沙盘的形式呈现,动态灯光闪烁跳跃,清晰勾勒出东、中、西三条线路的走向与关键节点,让参观者瞬间对工程全局了然于心。基本陈列厅位于方志馆一层,分为《水与文明》《兴水之利》《调水千秋》《伟大工程》《纵横江河》《幸福之水》板块。通过多种展陈手段,全面展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渊源、决策过程、建设历程以及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伟大工程》部分,我们看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不易,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到本世纪落实,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这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这是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的见证。
科普馆以感悟水文化、科普水知识、探寻水奥秘为主线,分为4大功能展厅、25个主题展项。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现场的火热场景,了解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和攻克过程,体验工程通水后为沿线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AR互动展示,直观地看到南水北调水如何流入千家万户,滋润着北方大地。
匠心筑馆,打造焦作特色方志馆
方志馆采用双曲面造型,独特的钢结构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吊装作业受限,施工难度超乎想象。针对异形空间结构内部吊装难题,施工团队巧妙采用跨外吊装法,钢柱一层一段一吊,钢梁依跨度合理分段,大于16米分2段吊装,大于24米分3段吊装,其余依主次自然分段、整根吊装。面对双曲异形空间多构件交汇难题,项目团队集思广益,创新采用空间折线形钢管柱弧形箱梁结构体系施工法,有效保障了双曲面造型结构的安装精度与安全性。
走近场馆,白色铝板幕墙线条优美,令人过目难忘。然而,如何让“如意”造型在施工中完美呈现,确保钢结构与幕墙玻璃无缝贴合,成为又一棘手难题。为保障建设顺利推进,项目全面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建筑物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与BIM模型精准比对偏差,深入剖析钢结构细部节点难点,实现施工全程精准管控,达成“零残次、零破损、零错误”的卓越目标。
如今,这座屹立于焦作的方志馆熠熠生辉,日均接待量突破500人次。当游客驻足于中线工程沙盘前,看着代表北京团城湖的LED灯被丹江口水源点亮时,仿佛听见了长江与黄河的世纪交响。它不仅记录着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功绩,更彰显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智慧与担当。(园林景观分公司:许雪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