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中医医院急诊科里,“医生,我胸口疼!”这样的呼喊总是令人格外警醒。62岁的熊先生捂着胸口,被紧急推进了犍为县中医医院的急诊室。从那一刻起,一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迅速拉开帷幕。
黄金救治时间窗:分秒系生死
熊先生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达到危急值--这是典型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表现。从胸痛发作到就诊的4小时,正处于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12小时内,最佳为6小时内)。此时,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
心肌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后,心肌细胞以每分钟约190万的速度开始坏死。因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不仅是口号,更是救治的核心原则。熊先生的广泛前壁梗死若不及时处理,极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多学科协作:急诊PCI的生死时速
犍为县中医医院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心脑病科、介入科、检验科多学科团队同步行动。在给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肝素)、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的急救药物治疗后,团队果断决定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造影结果触目惊心:供应心脏主要血液的前降支几乎完全闭塞(狭窄99%),可见明确血栓影;右冠状动脉也有70%狭窄。这种"前降支+右冠"双支病变极为危险,心脏大面积面临缺血坏死风险。医生赶紧跟家属说明情况,在充分沟通后,最后决定立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争分夺秒打通堵死的血管。
给心脏血管“撑伞”:重启心脏供血生命线
在局部麻醉下,医生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建立通道,将细如发丝的导丝穿越狭窄部位,用球囊扩张压碎血栓、撑开血管,最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这个直径仅2-4毫米的网状金属管,成为支撑血管的"生命通道"。
手术成功后,熊先生的胸痛迅速缓解,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这是心肌恢复血供的直接证据。术后统计显示,从入院到血管开通(D2B时间)仅用时80分钟,远低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为患者争取了最大生存获益。
支架装好了,心脏康复这场"马拉松"咋跑?
做完支架手术,熊先生的心脏暂时恢复了供血,但这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术后熊先生需要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常12个月)防止支架内血栓,配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同时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这些指标要是控制不好,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复发。而且,熊先生得把烟戒掉,平时生活里也要注意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养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要是能规范做好这些二级预防措施,心血管事件再次发作的风险能降低一半以上呢。
熊先生这个真实的案例,完整展示了现在医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流程:先快速判断是不是心肌梗死,接着用药物治疗稳定病情,然后紧急做 PCI手术(也就是支架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最后在术后做好长期的康复管理。现在,我们国家大力建设胸痛中心,效果也很明显。以前,STEMI(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从进医院到接受血管开通手术(也就是D2B时间),平均要花150分钟,现在已经缩短到了80分钟。时间缩短了,治疗的成功率也大大提高,更多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挽救。
记住这些!关键时刻抢回一条命
熊先生的案例给我们双重启示:一方面,突发持续性胸痛(尤其伴冷汗、恶心、放射痛)需立即就医;另一方面,现代PCI技术已使心梗死亡率从30%降至5%以下。但有个关键时间得记牢:发病后头120分钟是救命"钻石期"!每延迟送医半小时,往后一年里去世的风险就多7.5%。
心脏健康需要日常守护:定期体检,控制"三高",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当胸痛来袭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有时候一个电话,真能把命从鬼门关拽回来。(查万润、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