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美好旅途 文化相伴 让铁路风景更具感染力

发布时间:2025-04-28 15:32: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学敏 责任编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当春日的列车穿越层峦叠嶂,铁轨延伸之处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文化的长廊。近日,由中宣部文明创建局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第二季活动,正以“美好旅途、文化相伴”为笔,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上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文明画卷。

第一季“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无数镜头定格的不仅是高铁穿行峡谷的壮美瞬间,更是苗寨吊脚楼与复兴号同框的文化交响;画笔之下不仅有建设者挥汗如雨的身影,更有边疆小站里民族同胞共饮奶茶的温馨场景。那些带着铁轨温度的文字故事,让“交通强国”的宏大叙事化作了旅客手中的车票、站台上的微笑、餐车里的热汤。当青藏铁路的格桑花与江南水乡的乌篷船在镜头中相遇,当宝成铁路的隧道壁画与成昆铁路的烈士陵园在画笔下重逢,铁路已然成为中华文明的立体教科书。

铁路是历史的记录仪,更是文化的传送带。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高铁,每一道轨枕都刻着民族复兴的密码;从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到中欧班列的汽笛,每一声长鸣都在续写文明互鉴的篇章。第二季活动聚焦“文化相伴”,恰似为钢铁轨道铺设了文化的枕木——让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掠过高铁车窗,让闽南童谣在跨海大桥上回响,让边疆驿站成为非遗展示的窗口。当旅客在高铁站邂逅“流动的博物馆”,在列车上翻开《铁路沿线文化地图》,旅途便从空间的转移升华为文化的漫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活动征集的摄影、文字、短视频等作品,本质上是对文化活水的打捞与呈现。镜头捕捉的铁路沿线古镇,是活化的文化基因库;短视频记录的列车员日常,是敬业精神的具象化;短文中的旅途偶遇,是友善价值的生动注脚。当藏族阿妈在拉林铁路上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拍摄雪山列车,当返乡农民工在春运列车上用手机写下打工日记,这些带着露珠的生活切片,正汇聚成新时代的文化长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期待更多人踏上这列文化专列,用发现的眼睛捕捉铁轨上的文明印记,用细腻的笔触书写旅途里的文化故事。让每一段铁路旅行都成为文化的相遇,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文明的信使,在纵横万里的交通干线上,奏响新时代的文化交响曲。(张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