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北麓的晨雾里,云南省南华县马街镇的山脊线正被一种古老的生命密码唤醒。一树伯乐花正以千年未改的姿态向阳生长,这被誉为“植物中的龙凤”的古老物种,不仅以其穿越数百年时光的生命密码惊艳世人,更成为解码哀牢山乡生态觉醒的精神图腾。
站在伯乐树下望去,唐家村党总支书记何文生指着绵延的花海说:“伯乐树每年要等够1800毫米降水、积满2200小时光照才会开花,真是厚积才能薄发。”在南华县封山育林和生态治理工作的指导下,马街镇划定13个生态保护网格、关闭小矿山、改造生态茶园、培育林下生态,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哀牢山护鸟节”的品牌效应显现,全镇生态旅游同节庆经济发展同向发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箴言在这片土地得到深刻实践。
“以前祖父辈砍棵树能换三斤盐,现在一片林能生万两金”,沿着新修的生态步道拾级而上,护林员陶发清轻抚过伯乐树苍劲的树干:“老一辈总说这是‘望乡树’,树干里的年轮刻着游子的思念。”在他身后,由红外相机记录的生物图谱正悄然延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掠过花丛,滇藏木兰重现山涧,就连对生态极其敏感的苔藓地毯也重新铺满林下空间。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马街镇森林覆盖率已达85.81%,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十年前提升42%,这组数字里藏着的不只是人与自然和解的密码,更是在生态建设中的久久为功。
暮色四合时,伯乐树林泛起柔光,宛如大地亮起的粉色宝石。马街人民或许说不清“生物承载力”的专业术语,但他们懂得:当第一朵伯乐花在春风中颤动翅膀,整座山峦都会跟着心跳共振。这种源自土地深处的智慧,正将生态保护的宏大命题写在山镇田野——山河不言,却以花开为信;人间有意,自当青山不负,当最后一缕天光掠过花枝,护林员手电筒的星点微光已次第亮起,在这片被重新唤醒的土地上,人与自然的叙事正在续写更动人的篇章。(杨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