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路坑洼不平,现在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环境也变好了。”近日,家住通扬运河边的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17组村民徐美霞站在新修缮的运河护岸边,指着岸边整齐的桂花树笑道:“这些树还是我们协商议事时共同选的呢!”
这段承载着200余户村民出行的运河护岸,建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经年累月的船舶通行和水流冲刷,沿河护岸水毁严重,沿河道路地基多处出现空洞,周边村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三级委员联动、多方协商共治、长效管理赋能”的协商机制,将千年运河的生态治理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履职链串起治理千丝万缕
“村委会已经在有隐患的地方设置了安全警示牌,也只是权宜之计,由于问题涉及多部门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村民代表陆井记忆犹新。面对护岸修复涉及航道管理、水利建设、道路安全等多领域难题,村协商议事室创新建立“委员履职链”。挂钩五星村的区政协委员主动对接村挂钩单位市交通局,联动港航、水利、城建、安监等部门成立专项协商组开展实地勘察;村协商议事室则组织村干部化身“民情采集员”,通过“小院议事会”“田埂恳谈会”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综合实地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的情况,“量身定制”通扬运河五星村段立驳修缮工程,推动项目列入市级民生工程。
云上线下搭起民意连心桥
在施工方案协商阶段,议事室搭建“云端+实地”协商平台。网格微信群通过“线上议”征集沿河村民诉求,线下组织3场专题协商会,邀请政协委员、施工方、职能部门、村民代表等开展“沉浸式”协商。针对村民担心的施工扰民、道路维修期间如何出行的问题,协商促成“错峰施工+临时便道”方案;围绕河道生态修复,吸纳群众提出的“护岸留草皮固土”建议;针对沿河群众的配合度问题,协商确定由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动员群众主动退种、清运杂物,全力支持修复工程。施工期间,由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监理单位组成的“三方监督小组”,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经过先后两期工程紧锣密鼓地施工,运河五星村段1089米的岸线全线修复,沿河的水泥路进行全部翻新。
生态联盟共绘运河新画卷
护岸竣工后,议事室及时开展“回头看”协商。“现在路畅通了,弯道处得有警示装置。”“河岸没有护栏,不安全。”“运河环境变好了,如何长期维护,需要有举措。”……针对村民们提出的多条建议,议事室积极搭建沿运河村民协商议事平台,聚集辖区政协委员、党员群众代表共同的智慧,将几十棵桂花树和二十多块安全警示牌在运河边安了“新家”,既起到安全提醒的作用,又优化了沿河环境。为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运河生态的维护中来,沿运河的2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单位在议事室的倡导下成立“运河生态联盟”,协同开展节能减排、环保倡议、河岸共管等行动。“从急难愁盼的诉求者,到民主协商的参与者,再到解决问题的实践者,沿运河的党员群众不仅是运河环境改善的受益者,还通过亲身参与整治和生态共护成为名副其实的‘运河管家’。”五星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的召集人褚军芳感慨道。
如今的通扬运河五星村段,沿河的道路串起6个村民小组的烟火日常,郁郁葱葱的千米护岸记录着治理过程中的二十多条群众建议和4个协商故事。从护岸坍塌的“烦心河”到人人守护的“幸福河”,五星村通过“有事好商量”平台,探索出“协商在一线、解题在基层、聚力在群众”的治理新路径,让千年运河激荡起新时代的协商民主浪花。正如区政协委员吴鹏所言:“这里的每一棵桂花树都是协商共识的见证,每一个安全警示牌都闪耀着群众智慧的光芒。”(徐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