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江西吉安:万安县“五维跃升”做强做靓精致秀美县城

发布时间:2025-05-07 15:42:24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刘传军、袁国强 责任编辑:

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纵深推进做强做靓县城攻坚战,锚定“精致秀美小县城”建设目标,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攻坚姿态,统筹推进“四大行动”,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医疗设施、提升教育设施、补齐服务业短板、改善片区品质,实现城市发展“五维跃升”。

规划引领塑格局,城市布局优化升级。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一是组团发展。精心规划瓦屋、新村、电站路、云洲、中洲、嵩阳、洲头、园区、西港、高铁站等“十大组团”,科学布局居住、商业、教育、医疗等功能板块,构建“产城融合、功能互补”空间新格局。二是片区布局。编制祥安片区、中洲片区、三中片区、心安公园、楼富滩片区等规划方案,探索片区化改造推动城市更新路径,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布局水平。三是规划管控。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城市片区设计功能布局,编制县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县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筑基强保障,教育医疗提质增效。践行民本理念,统筹资源,完善体系,倾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网络。一是教育扩容。城区内新建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初高中学位3600个,其中万安三中弥补了河西片区缺乏公办高中的教育短板,推动全县教育“一江两岸”均衡发展布局;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县保育院、万安四中等4所学校获评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教育品牌彰显特色,科技教育成果获《学习强国》《江西教育》等平台专题报道,双减改革经验两度入选教育部工作快报。二是医疗升级。万安健康县区建设经验获评国家级优秀案例,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板)认证,综合服务能力认定已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新增医疗床位600张,建成15分钟医疗圈。建成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五丰镇基层热敏灸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获省级专家组高度评价,基层热敏灸服务覆盖率达100%。三是交通畅通。完成河西、城北片区路网建设以及县城东区路网提升,打通河西新区德清大道工程、万安大道北延等16条断头路,逐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2.3平方公里。

业态兴城增动力,商贸物流突破发展。坚持业态兴城,精准施策,多元融合,全力构筑活力多元的现代化商贸枢纽。一是商圈培育。建成特色商圈2处,在园区恒安公园、啤酒广场等地引进茶休闲吧、小酒吧、海鲜餐厅等夜市特色,将各种万安美食、富硒产品和非遗产品展示销售,打造“龙耀五云”等特色消费品牌,开展“龙耀五云”“金蛇迎春”新春消费季、中医药文化夜市、啤酒美食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同时完善停车场、小公园等园区生活性服务配套,成功打造了园区务工人员便民生活商圈。楼富滩商圈打造正在有序推进,通过培育特色商圈,提升居民消费体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物流强链。思锐、兰辉物流获评国家3A级物流企业,实现县域高等级物流企业零的突破。布局数智物流园、临港物流园、河西货运码头,目前已完成数智物流园一期建设并实现运营,临港物流园已开工建设,并将与河西货运码头在年底建成运营,届时将结合昌吉赣高铁,推动“公水铁”三种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服务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划行规市。首个“一站式”景天嘉园家居建材市场、中州大型机械设备维修厂在原闲置地块基础上改造提升,并顺利开业,二手车交易市场基本成型,有效实现市容市貌管控。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凸显多维效益,实现"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覆盖,居民大宗消费半径缩短至3公里内。

生态赋能添魅力,城市特质更加明显。坚持生态宜居,统筹治理,系统推进,着力塑造山水人文交融的独特城市魅力。一是绿脉织就。新增绿地12万㎡,实施林相改造485亩,建成“一江三园”生态体系。采取见缺补绿、见缝插绿的做法,完成了城区三条主干道芙蓉树增植、樟树林小游园和石家脑绿地建设,与悠安公园、十八滩文化公园、恒安公园、沿江路风光带等相映成趣。二是光影塑形。安装智慧灯饰3000余套,打造“昼游山水·夜赏光影”城市IP。使用屋顶瓦檐灯、洗墙灯和线条灯装饰三馆公园,并更换凤凰路亮化灯180盏、沿江路景观灯164杆,营造出“昼游山水、夜赏江景”的宜居环境。三是文化浸润。在高铁广场、迎宾大道、建设北路、恒安公园等安装小型文化标识,“安”文化、富硒文化、鱼文化等万安特色文化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智慧管理提效能,片区更新焕发活力。坚持智慧引领,精细管控,协同推进,全力打造秩序井然运行高效的现代化示范片区。一是片区改造。完成星级酒店周边、心安湖、祥安等五大片区整治改造,拆除危旧建筑400处,配套路网15公里,打造停车场、游园等民生设施12处,三中片区改造提升项目在2024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中获得与会人员高度肯定。二是土地盘活。创新“地票制度”盘活闲置土地28处,建设民生设施,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升40%,芙蓉新村模式获市级典型推广,年租金可达50余万元,为持“地票”村民发放股金收益约4万元。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三是数字赋能。建成智慧城管系统,完成250组监控设备、10组多功能智慧灯杆、10组低洼水位监测、10套智慧公厕、10套智慧垃圾中转站和870多套路灯控制器,安装物联设备1200套,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加快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化升级和设备基础建设提升,拓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建立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管网络。(刘传军、袁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