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九江柴桑区人民医院妇科,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手术台前沉稳干练的主刀专家,是深夜病房里查房问诊的守护者,更是入户随访的“移动门诊”。她们用脚步诠释着“健康中国”的“最后一公里”。
“李大姐要复查了,王阿姨的盆底肌训练得再示范一遍……”江主任的笔记本上,标注着术后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第一站:巷子深处的牵挂
穿过老城区斑驳的青石巷,江少菊主任一行敲开了家住都昌的王大姐家的门。几天前,这位老人刚接受完阴式子宫脱垂手术。见到医护人员,老人眼眶瞬间湿润:“江主任,你们怎么大老远跑来了,快坐快坐……”
“大姐,伤口恢复可不能大意啊。”近日,江主任熟练地蹲在病床旁,一边给王大姐检查,一边嘱咐道:“阴式手术虽然外表看不到伤口,但阴道内部还是有缝线的。一定要注意卫生,好好休息,平时要多吃些瘦肉和鸡蛋,这样伤口才能好得快……”临别时,老人握着江主任的手说道:“你们辛苦了,真的太贴心了”。
第二站:花草间的叮咛
第二位患者是位饱受漏尿困扰十年的老人家。她家境优渥,子女孝顺,老两口常趁着身子骨硬朗时结伴出游,走遍大江南北。只是这难以启齿的漏尿问题,让她每次出门都不得不备着尿不湿,着实影响了出游的兴致。
江主任轻轻推开院门,看见老人正弯腰打理着花草,便柔声劝道:“老人家,咱们之前不是说过嘛,手术后要少蹲少站,更不能干重活……”说着,江主任开始为老人仔细查看术后恢复情况,温言细语地嘱咐:“您看,现在好不容易不用带着尿不湿了,咱们更要好好保养。平时多休息,有什么不舒服随时跟我们说。”老人家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
第三站:马路边的“移动诊室”
正午时分,烈日炙烤着柏油路面。环卫工张大姐见到突然出现的医护团队,局促地搓着沾满灰尘的双手:“我这身脏兮兮的……”话音未落,江主任拉着阿姨手说道:“听子女说您术后恢复挺好,不愿去复诊,没关系,我们今天带了简易检查器械,以车为床吧,上车看看恢复情况。”
张大姐感动得直抹眼泪:“大夫你们工作这么辛苦,还特地来找我……”了解到张大姐是怕请假影响收入才没去复查,江主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联系卡:“这上面有我的私人电话,有事随时问我。”车子缓缓启动,后视镜里,张大姐的身影越来越小,而医护团队的行程还在继续……
六年家访路,走出医患连心桥
这支被患者称为“铁娘子”的医护团队,六年来,风雨无阻,累计行程超1万公里。她们用脚步丈量医者仁心,用行动诠释大爱无疆。
“医疗技术治愈疾病,人文关怀才能治愈心灵。”江主任的记事本扉页上,一行褪色的笔迹道出初心。从医院病房到百姓家门,从冰冷器械到温热双手,柴桑区人民医院妇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这群可敬的“健康摆渡人”,正用专业与温情,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零距离”。若您在街头遇见身穿红马甲的她们,请报以微笑——这抹温暖的红,正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健康底色。(文美婷、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