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的啼哭遭遇致命危机,一场跨越百里的生命接力在深夜骤然展开。近日,四川省乐山市妇幼保健院上演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成功完成全市首例高难度新生儿腹裂修补手术,用专业与坚守为生命点燃希望之光。
“这里有个新生儿大量肠管外露,需紧急转院手术!”5月10日晚9点40分,一通急促的求救电话打破平静。马边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传来消息:一名孕35周、体重仅2040克的早产儿,出生后被确诊为罕见的先天性腹裂——直径约4厘米的腹壁缺损处,除十二指肠和直肠外,几乎全部肠管裸露在外,泛着青灰色的皮肤下,生命体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逝。
时间就是生命!接到求助后,乐山市妇幼保健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由小儿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组成的新生儿外科疾病MTD团队即刻进入备战状态。我院院长包平倩通过远程指导,指导当地医护人员用无菌温盐水纱布包裹外露肠管,最大限度减少体温流失与肠管损伤,为抢救赢得黄金120分钟!
当晚11时,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夜空,历经2小时紧张转运,患儿被紧急送入乐山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清晰看到,娃娃娇嫩的腹部裂开狰狞伤口,外露的肠管已经发乌,出现缺血征象,心跳监测仪发出刺耳的警报。
“快快快,立刻准备手术!”多学科团队迅速行动:建立静脉通道维持生命体征、全面评估心脏等重要器官、排除复杂先天畸形……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紧张有序推进。
次日凌晨2点,手术正式开始。面对早产低体重、肠管广泛粘连、腹腔容积狭小、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重重挑战,麻醉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实现精准麻醉,全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小儿外科团队手持精细器械,在不足成人手掌大小的腹腔内"穿针引线",将粘连的肠管一点点分离、复位。
经过近2小时的手术,外露肠管终于安全归位,缺损腹壁成功修补。当手术室时钟指向凌晨5点,这场持续近8小时的生命保卫战终于迎来胜利曙光。
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作为区域内少数能够常规开展新生儿外科手术的医疗机构,我院MTD团队用专业与担当,再次彰显了对复杂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实力。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新生儿科接受持续康复治疗。这场跨越黑夜的生命接力,不仅是医学奇迹的见证,更是医者仁心的生动诠释。(于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