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戈壁滩上,新疆铁路哈密东站扩能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这座衔接兰新线、哈罗线、临哈线三大铁路动脉的枢纽,不仅是新疆铁路网的“强基工程”,更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它将古老的驼铃古道升级为数字动脉,让亚欧大陆桥的脉搏跳动得更加有力,在戈壁滩上奏响了一曲贯通古今的发展交响诗。
智能基建激活“数字基因”。在哈密东站施工现场,科技元素随处可见,每日巡检800米轨道的无人机群,如同不知疲倦的“电子眼”,将施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智能温控系统为混凝土浇筑穿上“数字恒温衣”,使温差精确控制在0.2℃内;而提前预演五年施工流程的BIM模型,更像是一个“时光模拟器”,让400余名建设者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了对复杂工程的“彩排”。这种“智能建造平台+三维建模+物联网监测”的组合技,不仅将工期压缩至549天,更创造了“施工与运营零干扰”的行业奇迹——在既有线日均120列货车轰鸣而过的同时,新扩建的三级六场系统正以“数字孪生”的方式同步生长。
能源动脉成就“西部支点”。作为“疆煤外运”的重要节点和中欧班列的重要中转站,哈密东站的“智慧焕新”不仅缓解了兰新线货运压力,更通过8.88公里铁路专用线与哈密陆港中心实现“港港直通”,为新疆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1.78亿吨的年货运发送能力,相当于每年新增3560列万吨煤炭专列。随着中吉乌铁路计划2025年7月开工,哈密东站将成为连接两条战略走廊的“转换开关”——来自中亚的油气资源可通过这里快速分拨至华北,中国的光伏设备、新能源汽车则能在此集结发运,形成“西进东出、南来北往”的能源物流大循环。
在这个五月的戈壁滩上,哈密东站的建设者们正在用汗水和智慧,将“交通强国”的蓝图转化为现实。他们脚下的土地,曾经见证过丝绸之路的繁华,如今正在见证新时代的奇迹。当钢铁驼队载着希望驶向远方,哈密东站的每一次调度指令都在书写新的历史,这里不再只是物资流转的中继站,而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更是边疆地区融入国家战略的钢铁脊梁。(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