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汤汤,白水泱泱,坐落于桐柏山余脉的湖北省枣阳市,蕴含着丰富的革命遗迹与文物资源。这里古韵悠悠、钟灵毓秀,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陕山会馆见证了枣阳西部联通陕西河南的商贸繁荣;这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泉水中学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黄火青兄弟的求学足迹;这里风景秀丽、山清水碧,熊河湿地公园与千亩生态茶园交相辉映,成为“万里茶道”襄阳段新的明珠。枣阳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法治力量筑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屏障,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历史文脉注入检察动能。
横向协作:强化文物安全监管
历史上的枣阳,在优越的区位优势影响下,文化兴盛,手工业发达,不仅有随着“万里茶道”远销西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枣阳粗布”,更留下了众多历史印记。其中,郭家庙墓群位于枣阳市吴店镇,地处滚河北岸、随枣走廊的入口处,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于研究古代曾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回溯到2023年,在当年破获的一起盗掘古墓葬案件中,陈某等人在该古墓葬群内挖掘盗洞,共计盗得青铜器20件。2024年4月,该案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被移送至枣阳市检察院审查处理。枣阳市检察院随即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和属地政府加强对被盗古墓葬的安全保护,完善文物安全保护措施。
检察官回访郭家庙墓群查看新加装监控摄像头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书面回复并采纳了监督意见,及时采取加装监控摄像头、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等安保措施,同时积极与该市财政局对接,申请专项保护资金,争取安防工程早日“落地”。2024年9月,郭家庙墓群安防工程设计方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同意。同年12月,省财政厅下达郭家庙安防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用于提升红外安保监测等技术手段。
“目前安防项目工程正在按照招投标程序有序推进,届时随着建设项目的落实,将有效实现文物安全远程监管、智能巡查,大大节省人力监管成本......”在回访中,古墓葬群的安全监管责任人向检察机关介绍古墓葬群保护措施提升的最新进展。保护历史文物、留住民族的“乡愁”,需要检察公益诉讼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磋商座谈:凝聚活化利用合力
历史与现实交汇,枣阳这片土地还曾被红色热血浇灌,留下了诸多战斗历史遗址和革命文物,被誉为“鄂西北革命的曙光”。保安寨是一处位于枣阳市新市镇桐柏山余脉观音洞风景区内的古山寨。1934年11月,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转移北上,于22日从枣阳县城以北的韩庄回头东进,在保安寨冲破敌“追缴队”第五支队的阻击,顺利北上长征。
2024年3月初,有党史研究人员向枣阳市检察院反映,称保安寨应当作为革命遗址纳入保护,但一直未被认定为文物。收到线索反映情况后,枣阳市检察院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同时查询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枣阳党史等补证党史记载,确认保安寨作为红二十五军战斗历史的实物见证,有重要的革命文物价值,应当及时纳入保护范畴。2024年4月,该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磋商函,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开展抢救性维护,对保安寨涉及的长征革命历史和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推动保安寨革命遗址纳入保护范畴。
2025年1月,在检察机关持续跟进调查下,通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枣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将保安寨革命遗址上报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正式名录待审批后将统一发布。为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融合互促,枣阳市检察院还全面落实协作机制,积极与该市文旅局、市文化馆、党史馆座谈磋商,共同挖掘、研讨、宣传革命历史,依托保安寨风景优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推动革命文物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山间寻访:倾听守护古迹心声
旗杆山阳,姚岗之阴,群岭蜿蜒起伏,竹林掩映下的泉水寺静静矗立,龛位里残留的香灰,仿若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僧客满堂的兴盛景象。这座建于清代的古刹,本应成为茶道商贸文化繁荣的重要实物见证,却因年久失修而日益破败衰落。
2025年3月,枣阳市检察院积极开展“万里茶道”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行动,在工作中发现泉水寺的保护情况堪忧,主体建筑破败不堪,泉水井泉眼干枯,百年古树未挂牌保护,整体风貌日渐衰颓。
同时,该院发现此前已有人大代表数次提出《关于修复修缮泉水寺,助推枣阳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议案》,“人大代表的关注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履职点!”2025年4月,检察官邀请提出议案的代表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泉水寺实地调查。
检察官与人大代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共同查看现场
“我们呼吁了这么久,实在不想看到泉水寺就此消失……”看着斑驳的墙壁,枣阳民间文物守护人卫光山老先生感慨万千。据《乾隆枣阳县志》记载,泉水寺始建于清高宗二十七年,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曾是商客祈福之地,在光绪年间被扩建成学堂,成为教书育人之所。19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年少时曾在泉水寺学堂(又称泉水中学)读书,之后在泉水寺建立秘密联络点,开展早期革命活动。2016年,泉水寺(含泉水井)被认定为枣阳市文保单位。
查实相关情况后,枣阳市检察院迅速厘清监管职责,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和磋商函,督促行政机关加强日常管理并研究制定修缮方案,着力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去时麦如丝,归来果满枝……”历史回响、前行力量,让见证了悠悠岁月的文物古迹更好地活化利用起来,正是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履职“道路”上的一处“航标”。
从郭家庙墓群的瓦棺篆鼎,到保安寨遗址的浴血奋战,再到泉水寺的清幽静谧,文物无言、“检”护有声。枣阳市检察院将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履职,织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网”,为“万里茶道”历史文脉的传承提供更为有力有效的支撑保障!(杨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