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自开通以来,货物运输成绩斐然,截至5月22日,货物运输总量突破6000万吨大关,跨境运输货物超1390万吨。这一亮眼数据,彰显了中老铁路作为连接中国与老挝乃至东盟国家黄金线路的强劲运力和巨大潜力,为区域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运输需求攀升,彰显黄金线路活力。今年1月1日至5月22日,中老铁路已累计运输货物超99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230万吨,如此旺盛的运输需求,无疑证明了中老铁路的活力与魅力。产自云南的蔬菜、土豆、苹果等温带果蔬,凭借其优良品质,深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民众喜爱,出口品类和数量不断增长。这背后,反映出中老铁路为沿线农产品出口搭建了便捷通道,让优质的农产品能够快速、高效地走向国际市场。同时,这也体现了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农产品的认可和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繁荣。运输需求的逐年攀升,不仅为沿线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黄金线路的活力持续释放。
商品种类拓展,推动双向高效流通。目前,中老铁路跨境运输商品种类已拓展到3000余种,涵盖了老挝的铁矿石、木薯粉、橡胶、香蕉,泰国的榴梿、山竹、龙眼,以及中国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温带果蔬等。丰富的商品种类,实现了货物的双向高效流通,有力推动了沿线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老挝的橡胶为例,通过中老铁路,老挝的橡胶能够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老挝橡胶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则借助这条通道,打开了东南亚市场,提升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双向流通的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运输能力提升,创新产品促进合作。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来,以其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中老两国铁路部门不断加强货物运输组织,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创新打造了“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等跨境货物运输产品。截至目前,“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已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还推出了“京滇•澜湄线”“沪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产品。这些创新举措极大地丰富了运输选择,提高了运输效率。特别是针对东南亚榴梿、山竹等生鲜产品大量上市的情况,中老铁路通过“澜湄快线”冷链专列快速入境,运输时效较传统运输方式大幅压缩,让新鲜的东南亚水果能够更快地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贸合作的发展。
拓展独特优势,助力经贸合作纵深发展。未来,中老铁路将进一步拓展黄金线路的独特优势,深化运输供给侧改革,拓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铁路+园区+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中老铁路,将逐步形成以昆明为集结中心,辐射东盟国家、连通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开放格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拓展新业态,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集聚,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向纵深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中老铁路这条黄金线路在区域经贸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