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赣州市章贡区市场监管局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乱象从“糊涂账”到“明白价”

发布时间:2025-06-16 13:36:13 来源:中国网 作者:曾永煌 责任编辑:

2024年盛夏,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12315平台上,关于二轮车充电的投诉如潮水般涌来,“突然涨价”“收费不透明”等问题让消费者怨声载道。此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充电收费的文件下发还不到30天,一场关乎民生的改革亟待破局。

章贡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价费分离情况

破冰:从“约谈会”到“明白账”

在首场电动自行车充电运营商约谈会上,章贡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开门见山:“价费分离不是涨价,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投影仪上,“充电电费+服务费”的公式格外醒目,却遭到部分运营商的质疑:“物业收我们电费1块多,不涨价怎么盈利?”

过去,章贡区大部分充电桩按充电时长“一口价”收费,用户无法区分电费与服务费。更棘手的是,部分小区存在转供电“层层加价”现象——居民合表电价本为0.62元/度,经物业转手给运营商时竟涨到1元/度,违规加价不仅让居民多花钱,更破坏了营商环境。执法人员现场算起细账:以60V20A车型为例,按居民合表电价0.62元/度计算,充满电约需1度电,电费(含0.22元电损)0.84元,服务费0.5元/度,总价约1.34元;而此前“一口价”模式下,6小时/1元,充满需8小时约1.33元,两者费用基本持平。“价费分离不是涨价,而是挤掉中间环节的‘水分’,转供电不能加价。”这番测算让运营商吃下“定心丸”。

攻坚:从“拉锯战”到“攻坚战”

工作推进并非一帆风顺。群众误解、物业推诿、运营商抵触,让市场监管部门压力倍增。章贡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回忆:“最忙时每天处理数十起投诉,嗓子都说哑了。”

为破解困局,章贡区市场监管局打出“组合拳”:一是“线上+线下”双轨排查,线上通过运营商后台精准筛查,线下组织执法人员与镇街社区协作,进行网格化实地排查,建立了包含1000余个未价费分离充电点位数据的动态监管台账,精准锁定问题区域;二是“面对面”政策攻心,组织10余场宣贯会,向运营商、物业和群众解读“价费分离”政策,对1000余处点位实行执法人员“一对一”指导,同时在小区宣传栏、充电棚张贴宣传单,让“价费分离”深入人心;三是“刀刃式”执法震慑,后期对充电场所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35处未明码标价、63处未价费分离、12处转供电加价点位,当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形成强大警示效应。

蜕变:从“充电桩”到“民心桩”

2025年元旦,章贡区迎来“价费分离全面实施日”。吉祥花园小区的智能充电桩公示牌上,“电费0.62元/度,服务费0.5元/度”清晰显示,居民刘女士指着账单说:“充一次电还是1块多,但能看到充进去多少度电,电池健康情况心里就有数了,花得踏实!”

此外,章贡区市场监管局联合供电公司推进“电网直供”,切断转供电加价链条,运营商建设充电桩的热情更高,2024年下半年新增公共充电场所110余处,同比增长20%。运营商王老板坦言:“以前总觉得监管只是检查罚款,现在才知道是帮我们规范经营。”

如今,章贡区92%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已实现价费分离,走在街头,明码标价、价费分离的智能充电场所成了新风景。从“糊涂账”到“明白价”,章贡区市场监管局用“绣花功夫”啃下硬骨头,这场“价费分离革命”,最终化作服务民生的“电流”,悄然温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曾永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