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勿让基层干部为“群”所困

发布时间:2025-06-24 16:09:58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开会,发文件、通知有迹可循,重复、频繁,容易被通报、警示,一些机关部门深谙此理,便转到微信上,热衷于“群里一声吼,工作布置走”。事事“群里安排、群里指导、群里培训、群里回复,群里落实”,不仅助长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还导致基层干部为“群”所困。对于潜藏在“微信办公”背后的“增负”现象,必须警惕、坚决纠治。

微信以其即时、私密、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机App,是当下最时兴、最流行的社交软件。各级机关部门都在充分加以利用,将其延伸为布置工作的一个工具。通常情况下,按照业务类别和往下递加一级的做法创建相关微信工作群,既有负责人沟通协调工作的小群,又有发送工作通知和指导业务的大群。不加思考直接转发上级通知到群内,让人不知怎么抓落实;上午布置的工作,下午就要报送材料……基层干部每天打开手机,@接连不断,“请查收”“请报送”“请回复”“请抓好落实”之类的信息应接不暇。

上级机关部门一个办公室几个人,工作无论大小,经常悉数在群里发工作通知、提示。有些机关干部对他人完全没有“上下班”时间概念,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心血来潮想到什么,无论缓急,随即给基层干部发微信布置工作任务。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希望下属一直做事,习惯挑下班后、早上上班前、节假日在微信工作部署任务。哪怕是鸡毛蒜皮的事,也会在工作时间之外下达指令,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回复、落实,让微信工作群成了“甜蜜的负担”。

“有些群每天必须报到,随时都要回复信息;有些需要反复填报材料,要求24小时保持在线……”基层干部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微信工作群上,从早上睁开眼睛,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时不时竖起耳朵听微信工作群提示音响,稍不留神就是“信息轰炸”。就是吃饭,走在路上,睡觉起来上个厕所也要浏览一下微信工作群,及时回复收到、明白。如果没有及时回应,就会收到@。整天不时地瞄瞄手机,在林林总总的群里刷信息,进行各种工作汇报,成了基层干部的习惯性动作。有时即使是在处理问题的现场,还要安排工作人员拍摄照片,在群内留下痕迹。大多数时候,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在处理群里信息过程中,被浪费掉了,让微信工作群异化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建立必要的微信工作群,将指令迅速传达到基层,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沟通成本,是推动工作的好工具。但凡事有度,过多的微信工作群,随时随地下达指令要求及时回复,异化为打卡器或留痕机的行为,助长了一些机关干部乱安排、瞎指挥的工作作风,成了基层干部的“新负担”。

对于背离建群“方便工作”初衷的做法,需要在“治”上下功夫,在“管”上出真招,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明确微信工作群定位于工作,工作确实需要才建立,工作不需要,不得随意新建,严格控制单位微信工作群数量。开展微信工作群集中清理工作,本着量少质精的原则,根据职能定位,作用不大的取消,职能重叠的合并,给基层干部微信工作群“瘦身”。建立微信工作群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发布的内容、频次、时间,不得搞无意义的打卡签到、晒工作成果、摆拍照片作秀,保障微信工作群规范高效运行。让基层干部从“指尖上的负担”中解脱,从海量庞杂的信息裹挟中抽身,有更多时间、精力用在落实工作上,放到多为群众办实事上。(邓全生、王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