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邵东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如果不是这场跨越八年的守护,我的孩子和家庭可能早已在命运的重压下迷失了方向……”这封来信,揭开了一段教育系统用爱托举生命、以温暖点燃希望的动人故事。
确诊罕见病:教育人的敏锐与及时托举
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小哲(化名)。二年级时,他频繁出现异常举动——摔倒后需用手撑地许久才能起身,爬楼梯也愈发吃力。时任荷公殿小学班主任的左福琼敏锐察觉异样,多次与家长沟通,最终推动小哲前往长沙检查,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这一罕见病不仅意味着患者12岁左右可能丧失行走能力,更让本就拮据的家庭(父亲打零工维持五口之家,母亲听力障碍)陷入绝望。
得知消息后,荷公殿小学校长陈建华第一时间将小哲的教室调整至一楼,并悄悄为其申请助学金。“疾病无法逆转,但教育的阵地不能失守。”他的坚定,为这场爱心接力按下了“启动键”。
从小学到初中:一场跨越八年的无缝守护
2022年,小哲升入光洪学校初中部。这所一贯制学校原本将初中生安排在高楼层,却为小哲打破惯例——校长佘崇阳将初一年级教室设在一楼,“缩短物理距离,就是为了让小哲感受到心与心的贴近”。
初中三年,老师们用“润物细无声”的关怀陪伴小哲成长:班主任徐娟安排好友全程陪伴,体育课陪他聊天解闷;何达老师为他的厌学情绪多次长谈,重燃其对生活的希望;同学们自发背他穿越校园参加生地会考,老师为他跑前跑后办理体育免考手续……这些温暖的细节,小哲至今仍能娓娓道来。
少年逐梦:用坚韧回应善意的“生命答卷”
面对疾病,小哲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坚韧:即便站立超5分钟便肌肉酸痛,他仍坚持每日一小时以上的康复训练;冬天冻得难以学习时,他靠烤火自学,成绩稳居班级前三;当同学缺乏动力,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大家“珍惜当下”。
如今,顺利初中毕业的小哲在中考志愿中填报了省级示范性高中邵东三中,并立下更长远的目标——三年后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成为一名老师,“把曾经收获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爱心接力:教育温度的生动诠释
从荷公殿小学到光洪学校,八载光阴里,教室调整、助学金申请、课程适配、心理疏导……这些看似零散的善举,汇聚成一张严密而温暖的守护网。正如邵东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超所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一群人的温暖,点燃一个生命的希望。”
一封感谢信的背后,是一个罕见病少年与命运抗争的缩影,更是邵东教育系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小哲怀揣梦想憧憬未来讲台时,这场跨越八年的爱心接力,早已在他心中播下“用爱回报爱”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徐湘果、赵志明、聂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