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委发展思路,紧密联系实际,以监督作帆、服务为桨,全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东昌府区高质量发展激活营商“一池水”。
专题询问,直击营商环境要害
“针对惠企政策落实难、知晓率低等问题,请问区发改局等部门如何破解政策兑现障碍?”
“请问区市场监管局,如何采取措施遏制不正当牟利性投诉举报行为,优化消费营商环境?”
“执法部门过度检查,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请问区司法局如何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
近日,一场聚焦营商环境的专题询问会议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询问现场,气氛庄重而不失活跃。由11名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区人大代表组成的询问团,直奔主题,将企业与群众的关切转化为犀利且精准的提问,直击营商环境中的痛点与难点。
应询部门负责人结合部门职责,详细阐述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现有举措、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对现存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这场“问答”交流中,双方坦诚相见,不仅是问题的暴露与解决,更是部门与企业、群众之间的一次深度沟通,让政府部门能更清晰地了解市场主体的需求,为进一步精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方向。
精准调研,把准营商环境脉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区人大常委会将调查研究贯穿于营商环境监督全过程,自2025年3月份以来,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领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各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办公室)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与企业负责人、个体经营者及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
他们走进生产车间,查看企业运营情况;来到个体店铺,聆听经营户的心声;与群众围坐在一起,记录大家对政务服务的意见建议。同时,对12345市民热线企业诉求类工单进行细致排查,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反复研讨后,最终梳理出涵盖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法治环境等关键领域的11个重点询问问题,形成了内容详实、问题精准的报告,为专题询问提供了坚实的问题支撑。
满意度测评,倒逼营商环境提升
为确保专题询问不走过场,推动问题切实解决,在询问结束后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人员由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担任,测评内容主要涵盖重视程度、政策掌握与应答能力、问题解决与措施实效、长效机制与创新亮点等四个方面。参与测评的人员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应询部门的回答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打分。测评结果当场公布,并报区委、送区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
满意度测评如同一把“利剑”,倒逼各部门对应询中暴露的问题迅速行动、抓紧整改,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标尺,确保问题清零,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举措,拓展监督广度深度
为做好监督“下半篇文章”,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保障,区人大常委会在各级人大代表所在的市场主体中设立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点,更加直接地倾听企业心声,发现营商环境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快速反馈问题,拓宽监督渠道,使监督更精准、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工作报告全面了解营商环境整体情况,借助代表建议督办聚焦具体问题,借助执法检查多种监督方式形成合力,确保法律法规在营商环境中的有效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督促整改,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
区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整改不落实,监督不罢休”的理念,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应询中承诺的事项,以及市场主体反映和平时排查基层其他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全区上下要凝聚工作合力,坚持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实干实效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一流营商环境。”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超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区人大常委会将以监督促发展,与区政府同频共振,共同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推动东昌府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张正红、冉玮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