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浪潮科技建设的诉求分析大模型项目成功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组织评选的“政务大模型典型案例”,浪潮融智联盟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和方案支持。作为全国首批22个标杆案例中唯一聚焦热线诉求治理领域的解决方案,该项目被评审专家组评价为“政务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业务一线的典范”,其建设经验已纳入《政务大模型落地实践指南》,为全国智慧政务建设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
该项目以浪潮“焱宇”行业大模型为技术基座,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涵盖282类动态标签的诉求领域“语义解析引擎”。该引擎能够有效将人员模糊、口语化的诉求表达,转化为可量化、可溯源的标准化业务工单,语义转化准确率突破95%,显著提升了诉求响应效率,切实推动了“精准理解诉求、高效回应关切”目标的实现。
此前,诉求信息分散于多个热线渠道,数据孤岛现象突出,人工抽检覆盖率不足5%,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难以被有效利用。诉求分析大模型项目通过深度整合全域多源诉求入口,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诉求“数据湖”,实现了全量诉求信息的秒级汇聚。依托专业的大模型(兼容主流技术架构如DeepSeek V3/R1),系统能够将语音通话实时转写为结构化文本,并自动标注如“紧急”、“重复投诉”等关键情绪标签,大幅减少了人工复听与手工录入的工作量。在后台,动态热力图可实时监控全省诉求分布态势,趋势预测引擎能够提前7天识别潜在问题苗头。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现了“行业知识”与“AI推理”能力的深度协同。针对通用大模型在专业领域可能存在的“幻觉”问题,项目通过一体化知识服务平台,将海量的法律条款(110万条)、官方标准答复(15万例)及司法判例固化为高质量训练语料,赋予模型扎实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语义解析层面,更延伸至决策支持维度。基于诉求数据库生成的热力图、群体画像和多维度比对分析,为政策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引。同时,项目建立的“集诉赋能”机制可动态校准服务流程,压缩响应时长,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和“未诉先办”升级。
诉求分析大模型项目的价值正逐步向更广阔的城市治理领域延伸。其能力主要沿着三个方向拓展:一是政策智能校准,贯通“诉求趋势分析→政策精准迭代→执行效能反馈”的闭环,提升政策适配性;二是城市风险感知,通过关联社保、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构建“民生健康指数”,助力预警区域性经济波动;三是政务智能体协同,与智能客服、数字公务员等共同构建协同生态,探索“无感智能服务”新模式。随着技术深度融入治理流程,该项目正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以数惠民”理念落地的积极探索。未来,浪潮科技将继续以“焱宇”行业大模型为引擎,助力中国政务智能化在认知革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