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医路同行。7月1日,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黄坑乡,专程探访了荣获“江西好人”称号的李昆平老人。步入老人质朴的农家小院,虽未见孩童嬉闹,但屋内整齐的书籍、墙上斑斓的儿童画作,以及门前犹存的“运动场”痕迹,无声地诉说着这里十三载作为“阳光家园”所承载的深情与温暖。
十三载坚守:八旬老人筑梦“阳光家园”
李昆平老人出生于1943年,一生经历坎坷,曾任教师、商人,也从事过养殖业,生活清贫。2012年,响应遂川县政府关爱留守儿童的号召,已过古稀之年的李昆平老人,目睹村中孩子们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孤单无依的现状,毅然决定腾出自家的房屋,倾尽积蓄购置图书文具,平整门前空地,并亲手挂起了“阳光家园”的牌匾。
从此,每逢周末与假期,这间简朴的小院便成了周边留守儿童的学习乐园、玩耍天地和心灵港湾。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的成长环境,更显著减少了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隐患,用无私的爱为孩子们的童年撑起了一片晴空。
李昆平老人家中阳光家园墙上张贴的儿童绘画作品。(郑斯腾供图)
践行医者仁心,关切长者健康
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李昆平老人患高血压十多年,生活并不宽裕却一直热心奉献。得知老人的情况后,队员们利用专业知识,为老人测量血压。他们熟练地绑好袖带,专注地看着血压计数值,轻声询问老人感受。测量结束,队员们向老人解释血压情况,认真叮嘱日常监测和健康注意事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医学生的关怀。
实践队员为李昆平老人测量血压。(郑斯腾供图)
聆听长者箴言,感悟奉献真谛
感受到实践队员们的真诚与热情,李昆平老人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学医不容易,但这份事业意义重大。不仅要学好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更要懂得用真心温暖人心,把病人当亲人。看到你们来,我看到了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要为人民服务啊!”这番朴素却充满力量的话语,不仅是李昆平老人十三载无私奉献的真情流露,更是他对“医者仁心”最深刻的诠释,以及对年轻一代医者的厚重嘱托。
实践队员们专注聆听李昆平老人讲述奉献故事。(郑斯腾供图)
汲取榜样力量,赓续奉献精神
李昆平老人十三年如一日,倾尽心力以凡人之躯守护着这片“阳光家园”,点亮了无数留守儿童的童年。他的善行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播撒下善良的种子,让爱与希望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实践队队长深受触动,动情地表示:“李爷爷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奉献是深植于灵魂的选择,是一种无悔的坚守。这份宝贵的精神力量,必将成为我们未来行医道路上坚实的精神坐标,指引我们秉持医者仁心,砥砺前行。”
实践队员与李昆平老人的合影留念。(郑斯腾供图)
临别时,队员们再次回望这座宁静的小院。这座由八旬老人十三载坚守筑起的“阳光家园”,如今已成为黄坑乡一道无声却充满力量的精神地标。实践队员们此行带走的,不仅是对老人健康的悉心关切与守护,更有他那份沉甸甸的期许——以仁心守护生命,用精湛医术与大爱无疆诠释医者担当。这份源自乡土的温暖力量,必将激励他们成长为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将李昆平老人的大爱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杨濡汇、蔡百蕙、潘筱睿、唐萌茜、曾新星、郑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