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以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导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的实施和县域优势,强化对农膜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全过程管理,大力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有效提升了全县农膜回收利用水平,农膜处置率达84.54%,农田“白色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2022年至2024年共推广完成加厚地膜26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0.8万亩,回收农膜6202.47吨,形成了具有昌宁特色的“农户+回收网点+利用企业+产品”收储运用体系,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之路。
农膜收储运用体系逐渐完善。昌宁县“农户+回收网点+利用企业+产品”的回收利用模式日趋完善,辖区内有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家,农膜回收利用能力4000吨,产能2000吨,经济及社会效益好,县内农资销售企业及各乡镇农资销售网点均有农膜销售。创建农膜回收网点13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农膜回收再利用体系逐渐完善,2024年,全县农膜使用面积达34.125万亩,使用农膜2879吨(地膜2406吨,棚膜473吨),回收利用废旧农膜2434吨,农膜处置率达84.54%。其中:甘蔗种植盖膜面积5.36万亩,使用地膜536吨;烤烟种植盖膜面积8.4万亩,使用地膜630吨;香料烟种植盖膜面积2万亩,使用地膜100吨;瓜果类种植盖膜面积2.4万亩,使用地膜120吨;蔬菜种植盖膜面积13.6万亩,使用地膜1020吨;大棚面积2.365万亩,棚膜使用量473吨。
加厚地膜使用回收效果显著。昌宁县一直以来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全县13乡镇开展了18期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培训,同时,针对农资经营店和农户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讲解宣传,普及农膜使用回收法规政策与技术知识,结合农业执法对农膜市场进行排查,共排查农资店165个次。农户主动回收、科学用膜的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调查全县356家经营店,从市场上销售和农户施用情况来看,加厚地膜从2022年的市场上少见、农户少用,到现在市场上基本只销售0.015毫米地膜的显著成效。
台账建设日趋完善。昌宁县紧盯“全链条监管、数据真实可溯、责任闭环落实”的目标,为确保数据可核查、可追溯,以回收企业为主体,建立了回收处置台账,内容涵盖回收网点分布、回收量、处置方式及最终去向;以农资经营店为主体,建立推广台账,推广台账包含地膜产品信息(是否符合厚度及其他指标要求)、覆盖作物类型、推广面积、地膜使用主体(农户/合作社)及使用量。
昌宁县将持续推广“农户+回收网点+利用企业+产品”的收储运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疏通废旧农膜回收的堵点,处理好废旧农膜无害化处理途径,有效减少农田残膜量,鼓励民间资本在废旧农膜的回收、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投入,实现废旧农膜的循环利用,让废旧农膜变废为宝,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