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南华县龙川镇依托52万亩林地资源优势,以“做好山水文章、突出人文特色、打造乡村品牌”为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4年全镇发展林蜂养殖3000巢、林菌种植400亩、林禽养殖10万羽、林药种植1200亩。林下生金,绿富双赢。随着全镇探索活力的增加和经营主体的壮大,2025年全镇将不断壮大林下中草种植达5100亩,新增养殖土鸡2万羽以上,林蜂养殖新增5000巢,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林菌“共存”藏珍馐
走进斗山社区德茂菌宝庄园人工繁育鸡枞基地,技术人员正仔细检查白蚁巢穴的生长状况。2024年,龙川镇引进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斗山社区发展林下繁育鸡枞100亩发展林菌种植。
“白蚁鸡枞菌种苗每年8到12月下种,成活后每年6到10月收获。3年可实现初产,5年可实现盛产。目前是该基地种植的第二年,已经形成了树林-菌种-土壤-白蚁协调的生态系统。”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技术人员孙浩介绍。
目前,该基地80%白蚁筑巢理想,预计明年能有效实现初产。葱郁山林间,一条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的新路子悄然铺就。与此同时,在龙川镇徐营村委会的公山林菌种植示范点内,只见在松树林下已经搭好种植人工菌的林下遮阳网棚。2024年,南华县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的投资新模式,在徐营村委会后山由南华县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40万元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租赁至农林科技公司运行,种植了20亩竹荪菌和20亩羊肚菌,亩产值分别实现14万元和8万元。
2025年,龙川镇以该基地效益为核心,利用徐营村委会2933亩公山林且可大面积耕作和有适宜的温度、湿度的优势,乘胜追击,与云南园珍菌业有限公司合作,加大林下竹荪、羊肚菌种植600亩。
林菜“共处”织绿锦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与绿色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林菜模式正成为盘活林下资源、丰富城乡“菜篮子”的创新路径。走进斗山社区海邹小组的林地内,结合低效林改造项目,群众在林下发展鸡刺根和大麻菜种植。
鸡刺根和大麻菜作为云南人餐桌上有名的菜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药用价值深受群众喜爱。该基地负责人邹海瞅准了低效林改造的机遇,在斗山社区发展800亩林菜套种的林下运行模式,目前该基地已经完成大麻菜和鸡刺根的移栽工作。
“鸡刺根的种植周期是1年左右,而大麻菜种下去后预计明年春季发芽。被采摘过的大麻菜会再次发芽可以采摘到直到冬季。直接销往德宏、西双版纳、墨江等地。”邹海介绍。
林菜套种作为林下经济常见的运作模式,通过科学利用林下空间与生态环境,实现林业与蔬菜产业的有机融合,为“三农”发展注入新活力。除该基地之外,龙川镇还在大智阁、岔河、罗家屯等村发展林下刺头菜、香椿套种等500亩。
林蜂“共舞”酿甜蜜
林下养蜂作为绿色生态的“空中农业”,在青山转银山的林下路径中有足够的话语权。龙川镇瓦窑村三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管护点“林中有蜂”品牌、大炉冲返乡创业培育胡蜂养殖的刘恩等都为这项“空中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林蜂立体养殖模式基于蜜蜂与森林的相互协助作用,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蜜促进植物的传粉,继而助推草原和森林生态平衡、并为草原和森林社区创造经济机会。
2025年,龙川镇在罗家屯瓦窑村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新发展中蜂养殖250巢。同时,在岔河、云台山、大智阁原有养蜂户基础上发展林蜂养殖户50户,新增林蜂养殖1500巢。而石门、车子塘、徐营、柿子树、梅子树等7个村社区结合林下蜜蜂养殖“小投资、快见效、高收益”的特点,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林蜂养殖350巢以上。由“林中有蜂”品牌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繁殖由各村党组织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广林下蜜蜂养殖。(赖秀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