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双向转诊显优​势

发布时间:2025-07-11 15:49:49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紧密型医共体通过高效联动,成功为一名 88岁高龄的柴婆婆解除食道嵌顿危机。从基层分院首诊到总院多学科救治,再回分院康复,全程无缝衔接的双向转诊流程,成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分级诊疗成效的生动注脚。

基层首诊识危情转诊通道即时启动

7月初,柴婆婆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到完全梗阻不能进食前往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歌乐山分院就诊。经初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不能除外肿瘤性病变,分院依托医共体内建立的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将病情同步至总院胸外科主任马小刚。

“患者高龄且吞咽困难持续加重,结合病史、症状和影像特点初步判断为食道异物嵌顿,需尽快行内镜下取出术。”马小刚在查看患者资料后,立即联系总院消化内科主任余凤,启动双向转诊流程。7月 9日上午,柴婆婆顺利转入陈家桥医院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这一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前哨”作用与医共体的转诊效率得到充分体现。无需患者自行奔波联系,通过内部信息互通与流程衔接,实现了从基层识别到上级救治的快速过渡。

多学科协同施治双向转诊保障救治质量

转入总院后,柴婆婆的情况不容乐观。因多日无法进食,老人体质衰弱,术前检查显示多项功能障碍,麻醉风险较高。对此,消化内科迅速启动医共体多学科协作(MDT)机制,邀请疼痛科主任蒋光德共同会诊。

经过周密评估,7月 9日下午,消化内科与疼痛科协作,为柴婆婆实施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成功取出嵌顿于食道内的大块鸡肉。术后梗阻症状即刻解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若没有医共体的资源整合,高龄患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学科会诊和复杂手术,难度会大很多。”陈家桥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向转诊并非简单的“上转”,更包含上级医院对疑难病例的集中攻关能力,这正是医共体的核心优势所在。

康复阶段下转分级诊疗闭环形成

术后观察期间,柴婆婆恢复良好。按照医共体双向转诊机制,待病情稳定后,她将转回歌乐山分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家门口就能做康复,不用在大医院挤床位,对老人和家属来说都方便太多了。”柴婆婆的家属感慨道。

从基层首诊到上级救治,再回基层康复,柴婆婆的救治全程形成完整闭环。这种模式既让患者在危急时刻及时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又在康复阶段回归就近医疗机构,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与时间负担,更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负责人表示,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通过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真正实现了“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此次案例再次证明,这种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能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协同性与同质化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提供了坚实实践支撑。(王裕庆、刘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