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智慧蝶变中的“巾帼红”:红山嘴电厂 女子电站,以科技赋能书写戍边芳华

发布时间:2025-07-15 13:10:14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近日的新疆骄阳似火,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红山嘴电厂女子电站的升压站内,冯娟正手持巡检仪逐项核对参数,“A相42℃,温度正常”,身旁的运行人员在巡检记录本上工整写下“10时 15分,A相电流互感器本体温度42℃,接线端子无异常,油位正常”。这抹跃动的“巾帼红”,是这座电站66年坚守中最鲜明的底色——作为兵团电力史上首座水电站,红山嘴电厂女子电站用时光镌刻着屯垦戍边的巾帼传奇。

1958年,玛纳斯河畔响起建设号角,女子电站的雏形便在此时诞生。从“人拉肩扛”建设初期机组,到1961年相关机组投产发电,这群女性便与戈壁滩的风、玛纳斯河的水结下不解之缘。66载岁月流转,电站从最初的简易厂房发展为年发电量稳步提升的能源枢纽,而女子电站始终是这里的核心力量,用女性的坚韧续写着兵团电力的发展史。

面对设备老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双重挑战,女子电站的创新从未停歇。2013年机组增容改造中,她们连续3个月蹲守厂房,配合技术团队完成137项参数调试,最终实现年发电量提升35%。如今,档案室内整齐码放的设备图纸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荣誉室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23块奖牌,见证着她们以细腻与执着重构产业工人价值坐标的历程。智能化建设中,她们率先掌握自动化监测系统,将传统巡检与智能控制结合,让运维效率提升近40%,用“她智慧”为电站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清晨的训练号角是电站不变的作息铃。整理着装、队列训练、应急演练……这些军营“必修课”已融入日常。平均年龄35岁的女职工们,在零下20℃的严寒中练就心肺复苏、野外急救等12项技能。2025年1月,玛纳斯河突发冰凌灾害,她们30分钟内集结,在零下28℃的严寒中破冰铲冰四天四夜,睫毛结着冰碴仍不停歇,最终保障了150万亩农田灌溉和50万居民用电安全。66年来,这样的应急处突已有16次,“娘子军”们用行动证明:担当从无性别之分。

“当年女同志扛水泥、抬钢筋,血泡磨成硬茧......”,讲解员杨芳的声音在红山1958文旅小镇的艺术展厅里回荡。作为义务讲解员,女子电站每年承担近百场解说,将“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故事讲给八方来客。展厅内,工笔画《一群老兵的故事》定格着忠诚与奉献,“电力体验之旅”让游客触摸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红色基因在讲述中传承,让戈壁滩上的坚守精神愈发鲜活。

“我们会带着66年的坚守继续向前,在智能化转型中闯新路,让‘巾帼红’在能源保供一线更鲜艳。”冯娟的话语里,藏着女子电站对未来的承诺。从戈壁深处的初心坚守到智慧电站的创新蝶变,这群女性用66年证明:扎根边疆的芳华,永远绽放在屯垦戍边的征程上。(苏学)